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彬

作品数:15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肿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鳞癌
  • 3篇病理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食管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晚期
  • 2篇胃癌
  • 2篇细胞增殖
  • 2篇联合化疗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免疫
  • 2篇近期疗效
  • 2篇近期疗效观察

机构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盐城市疾病预...

作者

  • 15篇王彬
  • 5篇王劲松
  • 5篇黄文斌
  • 3篇赵有财
  • 2篇蔡俊霞
  • 2篇赵薇
  • 2篇谭洁
  • 2篇吴锦昌
  • 2篇葛昕
  • 1篇王晓蕾
  • 1篇陈国清
  • 1篇黄衍强
  • 1篇李怀奇
  • 1篇杨小兵
  • 1篇杨蓊勃
  • 1篇黄悦
  • 1篇叶金海
  • 1篇张明
  • 1篇张栋华
  • 1篇齐琼

传媒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 1篇2017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进程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直径超过3个牙位(D≥6 cm)的下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28例,分为开窗减压组(16例)和刮治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9和12个月的锥形束CT(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病变体积比和新生骨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观察囊肿与神经管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结果:开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刮治组(P<0.05)。开窗组术创甲级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刮治组(P<0.05)。术后3、6、9和12个月时开窗组平均囊肿体积减少程度高于刮治组(P<0.05)。术后3、6个月时,刮治组的新生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开窗组(P<0.05);术后9个月时,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12个月时,开窗组的新生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刮治组(P<0.05)。10例术前CT显示囊肿压迫神经管的患者在开窗术后均观察到神经管结构恢复的影像。结论:开窗减压较刮治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更加值得选择。
王彬徐镭孙秋望月葛昕王晨星李怀奇叶金海张栋华
关键词:开窗减压术锥形束CT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并采用DC-CIK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56+和CD4+/CD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CD3+、CD4+和CD4+/CD8+的比例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IL-2、IL-12和TNF-α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8.6%,与对照组(53.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2.14%,与对照组的57.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望成为胃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蔡俊霞吴锦昌王彬谭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胃癌过继免疫治疗
周剂量伊立替康挽救治疗草酸铂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于那些FOLFOX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患者使用周剂量CPT-11联合5-FU/LV挽救化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患者共24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经草酸铂及5-FU/LV治疗失败后,予CPT-1160mg/m2,LV100mg/m2,5-FU500mg/m2,每周1次,连续3周,每4周重复为1个疗程,患者最多接受6个疗程。结果:全组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PR为3例,SD为13例,有效率12.5%(95%可信区间3.3%~32.4%),疾病控制率66.7%(95%可信区间47.8%~85.6%),平均TTP为3.5个月(范围1.5~7.5个月)。结论:周剂量伊立替康联合5-FU/LV为草酸铂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挽救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疗效与FOLFIRI相当,适合于先前强烈化疗患者。
张明时建明余蓉王彬
关键词:伊立替康联合化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原发性食管黏液表皮样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探讨原发性食管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MEC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EC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8岁和78岁,男和女各1例,均表现为进食梗阻。病变分别位于食管下段和上段,光镜下癌巢由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及黏液细胞构成。免疫表型:表皮样细胞p63(+)、黏液细胞CK7(+)、CD117(-),AB/PAS染色黏液细胞(+)。MECE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王晓蕾王劲松杨路路王彬沈恬赵有财黄文斌
关键词:食管肿瘤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学
不同角膜屈光手术对近视患者眼红指数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近视患者接受不同角膜屈光手术对眼红指数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近视患者(408眼)展开研究,并按硬币法将其分为比照组及干预组,各102例(204眼),分别接受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SBK)、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valvuloplasty combined with 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分析两种角膜屈光手术对近视患者眼红指数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术后7、30 d后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7.16±2.01)、(8.87±2.78)s,长于比照组的(6.59±1.71)、(8.02±2.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5、3.473,P=0.002、0.001);干预组术后7、30 d中央角膜知觉指数分别为(5.15±1.14)、(5.31±1.02)mm,均优于比照组的(4.85±1.02)、(5.01±1.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2.927,P=0.005、0.004)。结论SBK、FS-LASIK对患者眼红指数的影响效果相近,FS-LASIK术对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中央角膜知觉的影响明显小于SBK术,因此在临床中优先推荐选择FS-LASIK对近视患者展开治疗。
王彬杜敏季元元陈国清
关键词:近视泪膜破裂时间
食管鳞癌中PLCE1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
王彬彭昊催晓宾陈云昭
膀胱肾源性腺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膀胱肾源性腺瘤(N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NA,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0~76岁。1例有急性膀胱炎病史,1例2年前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史。膀胱镜下3例病变均表现为黏膜的局部隆起。组织学上,病变主要由乳头状、小管状和小囊状结构组成,管腔中可见嗜酸性分泌物,上皮为立方状或矮柱状,部分呈“靴钉样”改变;间质水肿及慢性炎改变。免疫组化:上皮细胞PAX2、PAX8(+),CK7、P504S部分(+),而PSA和p63(-),Ki-67增殖指数<2%。结论膀胱N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改变,患者常有泌尿道损伤病史。膀胱NA常需与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以及膀胱透明细胞腺癌等相鉴别。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吕倩黄悦王劲松王彬黄文斌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右手掌软组织Ewing样肉瘤一例
2021年
患者男,57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手掌心肿块,有酸胀感,伴右手指麻木。临床检查:右手掌近大鱼际侧见一肿块,手掌心膨隆,质地韧,活动较差,皮温不高,无明显红肿,无瘙痒,无溃烂,有压痛,右手指间关节活动正常。右腕部Tinel征阳性,右手桡侧3个半手指指腹麻木,末梢血运正常。X线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示:右手掌肿块,考虑偏良性病变,腱鞘囊肿可能(图1,2)。
祁义民杨蓊勃王彬柏乾明
关键词:指间关节右腕部腱鞘囊肿大鱼际
外泌体介导的miRNA-34a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背景: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自然分泌的直径为40-150nm的小囊泡,因为其能够稳定地传递药物、治疗性microRNA以及蛋白质等,所以外泌体可以作为潜在的肿瘤靶向药物载体来治疗肿瘤。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
王彬
关键词:口腔鳞癌外泌体细胞增殖
文献传递
DC-CIK治疗4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DC-CIK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卡氏评分(Karnofsky,KPS)和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CD3+、CD4+、CD56+和CD4+/CD8+的比例较治疗前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治疗增加了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TNF-α的水平(P<0.05)。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53.49%,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3.72%。结论:DC-CIK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蔡俊霞谭洁王彬吴锦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