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林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亚热带红壤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 2017年
- 为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江西省瑞金市万田乡小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别研究其化学和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C_(mic)、微生物生物量氮N_(mic)、呼吸商q_(CO_2)、微生物商q_M和基础呼吸BR)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中C_(mic)和N_(mic)变化趋势相似,撂荒地的最高,其均值分别为277.1和53.25 mg/kg;旱地农田最低,其值分别为90.31和20.05 mg/kg。BR最高的为撂荒地,均值为0.93μg CO_2-C·g^(-1)·h^(-1);旱地农田最小,为0.58μg CO_2-C·g^(-1)·h^(-1)。q_(CO_2)与q_M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旱地农田q_(CO_2)最高,撂荒地最小;撂荒地q_M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_(mic)和N_(mic)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红壤丘陵地区撂荒地和次生林地维持着较高土壤质量,而旱地红壤质量相对较差。
- 熊林林荣科王敦球叶丽丽蒋金平
-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土壤质量微生物活性土壤呼吸土地利用类型
- 一种采用固体组合药剂赤泥控碱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氯化镁、氯化铁、石膏粉固体组合药剂改善赤泥控碱效果,再与矿泥土壤化处置后对采矿矿坑回填复垦复绿的方法。矿泥、赤泥物料配比(干重):矿泥60%~95%、赤泥5%~40%。三种粉剂投加总质量(干重)占赤泥...
- 成官文解庆林熊林段绍彦张燎
- 文献传递
- 广西岩溶区石漠化程度对土壤颗粒中汞分布的影响
- 2021年
- 石漠化是广西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部分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汞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深入了解广西岩溶区石漠化土壤中汞(Hg)的变化特征及与土壤粒径的关系,采集广西环江县汞地质背景较高的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的表层土样,运用筛分法研究不同石漠化土壤粒级组成及汞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石漠化样地以>0.25 mm粒级土壤为主(84.3%~89.2%),其次是0.25~0.053 mm(10.1%~14.5%),而<0.053 mm粒级土壤所占比例最少(0.38%~0.83%)。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2 mm粒级土壤所占比例减少,<2 mm粒级土壤所占比例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汞含量与>2 mm粒径呈负相关,与<2 mm粒径呈正相关,重度石漠化反之。汞含量具有显著的粒级效应,随着粒级的减少而增大,在<0.053 mm粒级达到最大值且累积系数较高,汞在不同粒级上的累积效应与粒级上的含量一致。汞在不同粒级土壤质量累积效应所占比例不同,粗颗粒质量累积效应比例比细颗粒高。
- 王慧燕熊林叶丽丽陈余道陈永山蒋金平
- 关键词:石漠化汞土壤粒级
- 一种利用铝土矿选矿、冶炼产生的矿泥、赤泥对采矿矿坑回填复垦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风化型铝土矿选矿、冶炼产生的矿泥、赤泥回填采矿矿坑、进行矿山土地复垦的方法。赤泥、矿泥配比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干重):矿泥60%~95%、赤泥5%~40%;赤泥控碱药剂三氯化铁投加基于赤泥投加量(干重)...
- 成官文解庆林熊林吴海文张正林
- 文献传递
- 广西石漠化地区多重金属复合胁迫对玉米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解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石漠化地区土壤玉米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采集广西阳朔县9个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农田土壤,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广西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对玉米株高及生物量的积累起到低浓促进高浓抑制的作用。重金属复合污染显著影响玉米植物酶活性(P<0.05),低浓度的有效态重金属能够降低玉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高浓度有效态重金属促进玉米丙二醛活性。随有效态重金属浓度增加,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则呈现低浓度下降高浓度上升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As对玉米体内SOD、POD活性表现出协同作用。而土壤中有效态Hg对玉米体内SOD、POD活性均表现出抑制效应。
- 张悠然李顺安熊林叶丽丽蒋金平
- 关键词:石漠化玉米多金属土壤污染
- 广西重金属高背景地区石漠化程度对土壤汞形态及迁移特征影响
- 2021年
- 广西石漠化分布较广且已成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部分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汞(Hg)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了深入了解石漠化程度对重金属汞形态及迁移态影响,采集环江县汞地质背景值较高的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等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并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三步连续萃取法,对汞的形态(移动态、半移动态和不可移动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壤中不同组分汞含量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汞的移动性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汞高地质背景石漠化土壤中汞含量在0.3~4.5 mg/kg,平均约3.46 mg/kg;土壤汞形态以半移动态汞为主要形态,约69%~80%,平均为75.3%;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与可移动态汞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土壤总铁、总锰、总铝、游离氧化铁、游离氧化锰与3种形态汞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石漠化程度的加剧促进了土壤中总汞浓度提高,也促进了土壤汞形态向可移动态汞转化,增加了土壤汞的移动性。
- 叶丽丽熊林陈余道陈永山宋波蒋金平
- 关键词:石漠化土壤污染汞形态分析
- 一种利用液体氯化镁、氯化铁改良赤泥控碱均匀性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液体氯化镁和氯化铁改善赤泥控碱效果,再与矿泥土壤化处置后对采矿矿坑回填复垦复绿的方法。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干重)配料:矿泥60%~95%、控碱赤泥5%~40%。赤泥控碱药剂为液体氯化镁、液体三氯化铁以及...
- 成官文解庆林熊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