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蔷 作品数:12 被引量:9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6 2021年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3.0%,多由高能量损伤导致,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是创伤骨科中极具挑战的一类损伤。在急诊复苏抢救、挽救患者生命的基础上,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最大化地恢复患者的功能。手术治疗是骨盆骨折常用的治疗手段,需要综合判断患者的损伤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安全、有效地实施手术治疗。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旨在让骨科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相互结合,以期达到辅助患者快速康复、尽快恢复伤前功能的目的,契合近年引入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surgery,ERAS)。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王金辉 葛宇峰 职文倩 陶莉 郭险峰 杨明辉 刘晓华 李蔷 王宇章 朱仕文 李庭 金霖 贾健 吴新宝 余斌 侯志勇 王连成关键词:骨盆骨折 骨科康复 康复治疗技术 创伤骨科 骨科手术 快速康复 等速肌力训练在肩袖修补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 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关节镜下小肩袖损伤修复术后3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正常且肩袖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的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力训练治疗)和训练组(采用等速训练方法治疗),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行Thera-Band弹力带肩关节内外旋肌力训练,每组10~20个,每日3次;训练组在常规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肩关节内外旋等速肌力训练,每次15~20 min,每周2次。分别于术后3个月(训练前)和术后6个月(训练后),对2组患者均行等速肌力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患侧肩关节内外旋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患侧与健侧峰力矩差值比、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差值和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体重比差值等评定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训练后,训练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5.56±5.03)N·m]、内旋峰力矩[(22.03±6.18)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2.12±4.6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31.62±6.42)%],180°/s时外旋峰力矩[(10.60±5.71)N·m]、内旋峰力矩[(19.13±5.62)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4.90±6.34)%]、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7.83±6.04)%],以及对照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3.30±4.07)N·m]、内旋峰力矩[(20.07±6.95)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0.27±5.9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9.75±10.52)%],180°/s时外旋峰力矩[(7.15±5.43)N·m]、内旋峰力矩[(16.14±6.03)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1.19±8.49)%]、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4.75±8.80)%],均明显优于组内训练前,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训练后,训练组180°/s时患侧与健侧外旋峰力矩差值比[(15.58±41.76)%]、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差值[(5.04±1.88)N·m、(5.04±2.47)N·m]、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体重比差值[(7.02±2.14)%、(7.90±4.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 李蔷 李蔷 刘晓华关键词:肩袖损伤 等速训练 康复 表面肌电在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术后患者在肘关节最大等长收缩和肘关节屈伸运动中肩肘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特征。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肘关节术后恢复期患者15例(患者组)和与之匹配的健康人11例(对照组)。分别在肘关节做最大等长收缩和肘关节屈伸活动时,记录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斜方肌上束、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以及三角肌后束的sEMG信号,计算相应肌肉的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SR)、共激活率(CR)和屈伸活动中目标肌肉的激活百分比。结果屈、伸肘最大等长收缩时,患者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最大肌力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4.109,P<0.01);伸肘最大等长收缩时,患者组肱三头肌的RMS显著小于对照组(t=-7.695,P<0.001)。伸肘最大等长收缩时,患者组肱二头肌、肱桡肌的CR均大于对照组(t>2.326,P<0.05);屈肘最大等长收缩时,患者组斜方肌上束CSR大于对照组(t=2.232,P<0.05)。屈肘活动时,患者组肱三头肌的激活水平大于对照组(t=3.336,P<0.05);伸肘活动时,患者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激活水平均大于对照组(t>2.339,P<0.05)。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肩肘肌群存在异常收缩模式,其中屈肘肌群共收缩模式明显,肘伸肌激活不足,肩周肌群存在代偿收缩模式。表面肌电技术在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定量评估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职文倩 黄强 李蔷 李艳超 王宇章 杨明 刘晓华关键词:肘关节骨折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表面肌电 均方根值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桡骨远端骨折规范化无痛闭合整复与石膏固定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2020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急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无论是采取保守治疗或是作为手术前的处理,闭合整复石膏固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指导下,规范的无痛闭合整复及石膏固定可以减少患者应激,进一步优化此流程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经全国创伤骨科专家讨论,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ERAS理念为指导,特制定该共识,为医务人员在治疗此类骨折时提供指导。该共识适用于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无 李庭 米萌 刘洪波 高志强 肖鸿鹄 周雁 安贵生 孙志坚 黄强 孙旭 韩梦琪 王京 李蔷 李嫚 东靖明 陈云丰 方跃 高鹏 吴新宝 蒋协远 余斌 柴益民 张堃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整复 石膏固定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肱骨近端骨折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2020年 肱骨近端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国内文献报道约占2.5%。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低能量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由平地摔倒所致,男女比为2~3∶1。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近30年移位骨折占所有肱骨近端骨折的比例上升了50%。饮食中低钙摄入、骨质疏松等均会增加肱骨近端骨折的风险,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亚健康状态、髋部骨折家族史、糖尿病、视力减退及神经肌肉功能减退等。 黄强 张玉富 李庭 孙志坚 米萌 周雁王岩 肖鸿鹄 孙旭 王京 王倩 翟建坡 李蔷 东靖明 周方 王蕾 付中国 向明 李开南 王光林 庄岩 张建政 刘黎军 彭贵凌 高鹏 郭险峰 张堃 柴益民 吴新宝 裴福兴 余斌 无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神经肌肉功能 视力减退 移位骨折 诊疗规范 20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坏死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出现的肱骨头坏死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出现的20例肱骨头坏死患者资料。男7例,女13例;年龄平均57.4岁(35~84岁)。分析其骨折分型、肱骨头坏死塌陷的时间,测量内侧残余骨距长度、肱骨头厚度并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8~104个月(平均48.3个月)随访。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12例;合并肩关节脱位10例。根据AO-OTA分型:C型骨折16例,B型骨折4例。内侧残余骨距长度平均4.8 mm(0~10.7 mm);18例内侧软组织合页有破坏,肱骨头厚度平均为20.6 mm(13.6~33.0 mm)。骨折均一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8.4周(5~12周)。诊断肱骨头坏死的平均时间为16.5个月(8~2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53.4分(22~74分),健侧平均为85.5分(53~98分),患侧与健侧比为62.43%(27.95%~82.70%)。结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容易出现肱骨头坏死,多为三、四部分骨折或合并肩关节脱位,多数患者内侧软组织合页有破坏,残余内侧骨距长度多<8 mm,坏死时间发生晚,肩关节功能较健侧明显降低。 张玉富 黄强 李蔷 米萌 公茂琪 蒋协远关键词: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坏死 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观察,探索更好的康复模式方法: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进行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系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系统康复组,在康复科进行系统康复,每周3—5次。对照组,根据术后指导自行在家康复锻炼。在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时,使用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对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在患者术后7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0°位外旋)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评分(P<0.05)。在术后6个月时,系统康复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术后7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0°位外旋),系统康复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尽早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李蔷 刘晓华 郭险峰关键词:关节镜 喙锁韧带重建 康复治疗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21年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1]),在老年人群中较易发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其发生率将不断增长~([2])。预计在今后几十年里,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将会增加2倍~([1—3])。而四部分骨折占所有肱骨近端骨折的2%—10%,是最难处理的类型~([4])。四部分骨折常常为高能量损伤所导致,患者骨与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若不积极干预易遗留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带来严重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 高丽洁 刘晓华 李蔷 黄强 郭险峰关键词:肩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疗效 高能量损伤 内固定术后 严重创伤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康复措施: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2021年 目的评价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114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18~77岁;患者采用初步建立的基于ERAS理念的围术期康复途径进行治疗,阶段性调整康复计划;对照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17~70岁;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骨盆骨折康复措施,即术后院内会诊-康复医师指导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24周的骨盆Majeed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术后12、24周的早期疼痛程度、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共105例患者完成随访,时间151~254 d(平均177 d),其中试验组55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2、6、12、24周试验组患者的Majeed评分[(44±13)、(67±16)、(86±14)、(98±7)分]和Barthel指数(57±13、79±16、95±8、10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16)、(51±16)、(73±14)、(91±12)分和(45±19、67±18、86±12、98±4)],术后12、24周试验组患者的SF-36评分[(129±15)、(141±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4±15)、(1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骨盆骨折治疗相比,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康复途径可以改善骨盆骨折患者的早期功能,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王金辉 葛宇峰 郭险峰 陶莉 刘晓华 李蔷 王宇章 杨明辉 朱仕文 王振中 金霖 侯志勇 贾健 王连成 余斌 吴新宝关键词:骨盆 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骨科康复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经急诊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试验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髋臼骨折治疗,试验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的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共24周。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BI)评分和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结果共获得76例病例完整随访资料。两组不同时期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926,P>0.05)。试验组BI评分在出院,术后2周、6周和12周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Z|>2.121,P<0.05);术前和术后24周,两组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862,P>0.05)。试验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在术后2周、6周、12周和24周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Z|>2.428,P<0.05)。试验组在术后6周、12周、24周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为“优”的患者数均高于对照组(χ^(2)>6.136,P<0.05)。结论与传统髋臼骨折治疗相比,基于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的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在改善髋臼骨折患者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方面安全有效。 王宇章 刘晓华 陶莉 李蔷 职文倩 黄强 郭险峰 葛宇峰 王金辉 吴新宝关键词:骨科康复 髋臼骨折 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