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2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养分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土壤
  • 1篇土壤PH
  • 1篇土壤养分
  • 1篇萃取物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数量
  • 1篇酶活性
  • 1篇抗氧化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红豆树
  • 1篇PH调节
  • 1篇茶园
  • 1篇茶园土壤

机构

  • 2篇黄山学院

作者

  • 2篇李强
  • 1篇方建新
  • 1篇翟大才
  • 1篇王世强
  • 1篇陈向阳
  • 1篇杨扬
  • 1篇刘炳君
  • 1篇柏晓辉
  • 1篇呼广雷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调节茶园土壤pH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考察酸化和碱化作用对茶园土壤主要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而探讨pH值变化与三者之间关系。[方法]用石灰调节茶园土壤pH进行不同天数培养后研究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果]酸性土壤经石灰调节提高pH 1~2,引起土壤中速效磷、可交换性酸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近10倍,真菌随pH增加而减少;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活性随pH调节而增高。[结论]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茶园土壤pH呈降低趋势;土壤中速效磷、交换性酸、真菌数量及转化酶活性与pH之间呈负相关;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的酶活性与pH呈正相关。
刘炳君杨扬李强呼广雷陈向阳方建新王世强
关键词:茶园土壤土壤养分微生物酶活性PH调节
红豆树种子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为研究红豆树种子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首次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豆树种子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萃取;同时,利用DPPH法、ABTS法和抑菌圈法评价红豆树种子生物活性物质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红豆树种子萃取物中共检测出化合物12个,占萃取物总量的89.03%;种子萃取物的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52.98%)、D-阿洛糖(7.24%)、2,3-二甲氧基-10,11-二氢二苯并(b,f)恶庚英-10-醇(6.51%)、甲基丁香酚(4.53%)、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4.45%)、黄樟素(3.75%)、α-松油醇(3.31%)、2,6-二甲氧基苯酚(2.01%),此8种成分占总量的84.78%。红豆树种子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物浓度呈线性相关。当红豆树种子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物浓度为10.0 mg/mL时,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石油醚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红豆树种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翟大才房震汪勇张明亮胡宗浩李强柏晓辉
关键词:萃取物抗氧化抑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