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平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害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结核
  • 1篇结核治疗
  • 1篇抗结核
  • 1篇抗结核治疗
  • 1篇肝损害

机构

  • 1篇南华大学
  • 1篇邵阳医学高等...
  • 1篇邵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篇朱瑾
  • 1篇蒙松年
  • 1篇朱翠明
  • 1篇黄泽智
  • 1篇刘艳
  • 1篇刘丹
  • 1篇李平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形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Fatty liver)和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机理。方法:选取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后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发生率为28.00%(56/200),DILI的发生率为32.00%(64/200)。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ALT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AST在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TG在治疗后的第2、3、4个月,LDL-C在第3、4个月,apoB在第1、2、3、4、5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均P<0.01)。血清ALT、AST升高均与TG、apo B、HDL-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中脂肪肝的形成提示DILI已发生。加强肝功能、血脂指标的监测可减少、减轻DILI的发生,防止脂肪肝形成,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刘艳刘丹朱翠明黄泽智朱瑾蒙松年李平
关键词:结核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