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草油加味治疗糖尿病足游离皮片植皮术后创面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评价甘草油加味治疗糖尿病足游离皮片植皮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足游离皮片植皮术后患者60例,按照2∶1随机分为治疗组(甘草油加味)40例和对照组(甘草油)20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清创或截趾术后,在局部创面床条件基本具备的条件下行游离皮片植皮术,2组分别于植皮术后第3天以单层甘草油加味纱条、甘草油纱条覆盖,再以无菌干纱布稍加压包扎,每日换药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共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创面面积、创周(主症:疼痛积分,次症:皮色、肿胀、温度)积分、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和患者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2、MMP-9浓度。结果 治疗后,2组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治疗组缩小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创周兼症积分、主症积分和创周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创面MMP-2、MMP-9浓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17/2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油加味对糖尿病足游离皮片植皮术后创面的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尚俊良朱艳萍石春红徐旭英
- 关键词:糖尿病足创面
- 王玉章教授回阳生肌法治疗臁疮阴证疮疡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臁疮是中医外科常见、多发、难治性疾病。该病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临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法。方法王玉章教授通过对臁疮病从属阴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分析,概述"回阳生肌法"临床及基础研究,描述临床典型病例,试图在该病的证候、理法方药方面提供感性的认识,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结果王玉章教授以"八纲、脏腑、气血"辨证对阴证臁疮详尽阐述,通过整体与局部辨证结合,将其分为湿毒热盛、血瘀阻络、肾虚寒凝三型,口服回阳生肌汤、外用还阳熏药卷治疗肾虚寒凝型患者,改善脾肾阳虚症状,促进慢性疮面愈合。结论针对中医外科疮疡病,需要兼顾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医内治与外治法相并用,回阳生肌内服药配合外治法治疗臁疮阴证疮疡符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 董雨黄凤王雨王广宇朱艳萍游伟王伏声丁毅徐旭英
- 关键词:臁疮下肢慢性溃疡
- “翻车疗法”配合蚕食清创治疗慢性结痂疮面临床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翻车疗法”配合蚕食清创治疗慢性结痂疮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电子病案信息系统中检索我科应用“翻车疗法”配合蚕食清创法治疗的因低温烫伤所致的慢性结痂疮面的患者,共57例,其中52例最终完成治疗过程。统计这52例患者的病案资料,录入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②既往病史。③临床特征:疮面部位、疮面面积及深度、烫伤原因。④治疗情况。结果:结痂去除方面:经治疗2-5天结痂去除者10例,6-10天结痂去除者26例,11-14天结痂去除者16例。疮面愈合方面:7-14天愈合15例,15-21天愈合21例,22-28天愈合12例,29-35天愈合4例。结论:“翻车疗法”配合蚕食清创对于低温烫伤所致的慢性结痂疮面的治疗疗效肯定,可以使不愿接受或不能接受常规外科清创手术治疗的患者获益。
- 朱艳萍丁毅
- 吕培文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经验总结被引量:13
- 2014年
- 吕培文主任临床擅治下肢慢性溃疡,认为皮肤溃疡的形成、发展是正邪相争的结果,邪气侵优为外因,正气不足为内因,外邪的严重程度决定了病变的剧烈程度,正虚的轻重程度决定了病变愈合的难易。在慢性皮肤溃疡的形成机制中,正气盛衰至关重要。认为下肢慢性溃疡主要分为湿毒热盛证、血瘀阻络证、寒瘀凝滞证3型,主张整体与局部辨证结合,细辨疮面阴阳,治疗中重视调和气血、顾护脾胃。
- 朱艳萍
- 关键词:下肢慢性溃疡
- 基于患者频数分布规律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疮周血流量相关性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疮周血流灌注量和踝肱比(ABI)与糖尿病足不同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疮面局部症状与体征,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将120例患者分为3组:湿毒蕴阻组、经脉阻滞组、阳虚血瘀组。以频度统计描述为分析方法,并结合均数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疮周血流灌注量和ABI与糖尿病足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证型患者疮周血流灌注量频数呈集中分布现象,且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呈显著相关(P〈0.01);不同证型患者ABI频数分布无明显集中现象,且ABI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Spearman相关分析呈相关关系(P〈0.01)。结论:疮周血流灌注量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 柴政丁毅贾慧王彦辉方多多朱艳萍
- 关键词:糖尿病足辨证分型血流灌注量
- 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9
- 2016年
-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微血管内皮细胞,然而步骤过于繁琐且对细胞损伤较大。因而,如何简化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同时又能获得到高纯度的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来源于糖尿病患者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临床上糖尿病伴足部慢性创面截肢后,肢体近心端皮肤和局部创面周围皮肤真皮浅层组织。经剪碎后采用贴壁法和短时少量应用胰酶法得到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时利用胰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对细胞进行纯化。结果与结论:1实验成功获取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培养24 h后基本完全贴壁,第10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2至13天细胞浓度达80%,传代细胞较原代细胞生长活跃,培养5-7 d可长满培养瓶底,呈"铺路石样"排布;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中FⅧ因子与CD31相关抗原呈阳性,细胞阳性率达100%;3MTT法测得培养第2、4、5代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倒"S"形。4结果证实,应用贴壁法,并在培养过程中少量短时应用胰酶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
- 王广宇王雨朱艳萍康煜冬王伏声丁毅董雨徐旭英
- 关键词: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鉴定CD31MTT法
- 中医辨证治疗坏疽性脓皮病典型病例报告及理论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为坏疽性脓皮病典型病例报告。在中医传统的六经、八纲、气血、脏腑等辨证方法指导下,以中药方剂内服为主治疗该病,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抗感染、手术清创术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手段,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成功病例的回顾,总结治疗经验、探讨理论认识,进一步为中医辨证治疗相关疑难病证提供思路。
- 董雨王雨王广宇朱艳萍游伟徐旭英丁毅李勇王伏声
-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辨证论治
- 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局部辨证与疮周血流灌注关系研究
- 2018年
- 目的通过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和踝肱比值与糖尿病足溃疡不同辨证分型的关系,为糖尿病足溃疡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糖尿病足疮面局部的临床表现,将120例患者辨证分为湿毒蕴阻型、经络阻滞型、阳虚血瘀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激光多普勒及踝肱比值的差异。结果不同证型患者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湿毒蕴阻型>阳虚血瘀型>经络阻滞型;不同证型患者踝肱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湿毒蕴阻型>阳虚血瘀型>经络阻滞型。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局部辨证与局部血运循环有关,湿毒蕴阻型较其余2型血运循环更好。
- 贾慧王彦辉朱艳萍柴政丁毅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局部辨证
- 吕培文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经验举隅被引量:6
- 2015年
- 吕培文主任医师临床擅长治疗各种中医外科疾病,秉承先师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特有的治疗经验。1顾护脾胃,主要表现在健脾益气、健脾和胃、治脾调肝、脾肾同治4方面。2在外科辨证论治中注意整体和局部辨证相结合、疮疡首辨阴阳、注重体症结合。3调和气血。
- 朱艳萍
- 应用王玉章回阳生肌法治疗臁疮阴证疮疡典型病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5年
- 患者男性,67岁,双下肢静脉迂曲成团20年,酸胀5年,右小腿内侧破溃6个月,临床诊断下肢静脉淤积性溃疡,给予王玉章回阳生肌法内服药配合外治法治疗溃疡愈合。
- 董雨黄凤王雨王广宇朱艳萍游伟王伏声丁毅徐旭英
- 关键词:臁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