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梅
-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凝血及纤溶系统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后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分析妇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对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8例和开腹组37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及术后48h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自动血细胞技术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结果:①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前24h及术后48h血浆PT、APTT、TT、FIB、PLT、D-D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病人术后24h血浆PT、APTT均缩短,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24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TT及PLT在术前24h及术后24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FIB、D-D两组术后24h均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特殊的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头低臀高的膀胱截石位,气管插管的全麻协同作用,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流速度减慢,同开腹手术一样,均可使患者术后血液呈现不同程度高凝状态,从而均可增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 赵宏辉韩世愈王晶高晓旭朱玉梅
- 关键词:凝血因子腹腔镜子宫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