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萍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东昆仑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东昆仑造山带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区域地质
  • 2篇锆石
  • 2篇昆仑造山带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定年
  • 1篇东昆仑成矿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球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 1篇岩体
  • 1篇源岩

机构

  • 7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7篇孙萍
  • 2篇谢启兴
  • 2篇徐琳
  • 2篇肖龙
  • 2篇陈永东
  • 1篇王宏
  • 1篇张锦让
  • 1篇王一伟
  • 1篇周清
  • 1篇罗绍强
  • 1篇徐刚
  • 1篇刘子畅
  • 1篇陈刚
  • 1篇肖进
  • 1篇唐华
  • 1篇杨鹏涛
  • 1篇何学锋
  • 1篇陈明
  • 1篇陈欣
  • 1篇甘露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现代矿业
  • 1篇西部资源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东昆仑纳赤台地区构造时空格架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纳赤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中段,为解决该区域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矿产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了1∶5万基础地质矿产调查。结果显示:区内构造强应变带和糜棱岩化带交替频繁出现,脆—韧性剪切带中强片理化及糜棱岩化、S-C组构、旋转碎斑和不对称褶皱等构造现象常见,EW向、NWW向构造发育;新识别出的构造形迹和新发现的一些金铜铅锌等矿点及矿化线索,与区域上绝大多数矿床、矿点分布实例及EW向、NWW向线性构造带产出较一致,表明构造与成矿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EW向、NWW向为主的构造与多金属矿床在时空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昆仑河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为中—晚志留世(432~423 Ma),同区内新发现的二道沟白钨矿、铜金山钨锡矿的成矿时代较接近,认为该区域找矿潜力较大。
邓红宾陈永东杨鹏涛姚波官云彬徐琳孙萍
关键词:脆-韧性剪切带东昆仑成矿带
东昆仑造山带大水沟中酸性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水沟一带开展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定年为(402±2)Ma,属早泥盆世华力西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Al饱和指数A/CNK集中在0.946~1.077之间;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在2.94~18.93范围,显示轻稀土富集;δEu在0.01~0.85之间,属于Eu亏损型;δCe在0.95~1.23之间,反映出无异常—轻微富集。岩体整体显示以I型花岗岩为主的特点,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判断大水沟一带中酸性侵入岩属东昆仑东段早泥盆世后碰撞造山花岗岩。
邓红宾谢启兴魏华财孙萍姚波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锆石U-PB定年早泥盆世
东昆仑纳赤台北花岗闪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钨锡找矿潜力被引量:2
2017年
结合岩石取样分析结果,分析了东昆仑纳赤台北花岗闪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类岩体形成于早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位于高钾钙碱性区,轻稀土相对富集于重稀土元素,Eu负异常特征明显,整体显示为S型花岗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岩体1∶50 000化探综合异常的元素特征关系,并与区域上新发现的钨锡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类比,认为岩体年龄值与区域已发现钨锡成矿的花岗岩体年龄值接近,具有典型钨锡矿床的成矿母岩特征,且1∶50 000化探综合异常中W、Sn、Bi、Au等丰度值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在纳赤台北花岗闪长岩体内寻找钨锡矿产的潜力较大。
邓红宾魏华财姚波孙萍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花岗闪长岩找矿潜力
特提斯喜马拉雅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年代学证据被引量:5
2016年
对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U-Ph定年,获得了多组锆石U-Pb年龄:1509.3~953.7,528.8~485.0,439.2~385.8Ma。1509.3~953.7Ma年龄数据证实了康马地区乃至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变质基底岩石为中新元古代产物;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冷却年龄为528.8Ma,是泛非事件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康马-带的重要地质记录;485.0Ma是泛非事件延续至早古生代的重要年龄记录,证实了康马二长花岗岩同时卷入泛非事件和早古生代事件中;439.2~385.8M。年龄数据显示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在485M。(泛非-早古生代事件)之后,仍然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构造热事件。从年代学方面显示康马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是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次获得的年龄数据对复原泛非期-古生代地质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王一伟周清谢启兴孙萍张锦让王宏肖龙
阿拉善北部诺尔公地区早二叠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8
2016年
内蒙古西部阿拉善诺尔公地区陆缘岩浆弧中的岩浆岩,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酸性侵入岩上,对基性岩研究较少,本文重点研究了基性辉长岩的产出时代、岩相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辉长岩中分离出单矿物锆石,用U-Pb法测试其同位素年龄值为275.5±1.8Ma,属于华力西晚期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钙碱性——碱性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曲线呈平缓的右倾型显示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不高,铕无明显亏损。基性岩浆源来自地幔,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明显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杂。
肖进孙萍徐琳
关键词:辉长岩锆石U-PB年龄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
青海龙亚拉地区1:5万I46E017008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2017年
摘要:青海龙亚拉地区1:5万I46E017008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较全面地总结了本次调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测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对测区内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详细调查了侏罗纪雁石坪群的地层层序、沉积相与沉积构造,分析了沉积环境,探讨古环境与古气候;利用古生物,讨论了地层单元年代地层划分,全面反映并提高了本区生物及年代地层的研究程度,为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材料;查明了侏罗系烃源岩层的展布、厚度特征,利用烃源岩相关分析评价手段,初步评价了其生油生烃能力。对区内侵入岩体进行了详细解体,新获得5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同时还详细调查了区内出露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并新获得1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发育于区内的褶皱类型、形态、规模、卷入地层及小构造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地调查,确定了各边界断层的位置、产状、规模、性质、破碎带宽度及变化等;最后,详细调查并研究了温泉盆地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地貌与变形特征、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总结了区内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关系。
徐刚何文劲胡林李海孙萍刘子畅甘露
关键词:区域地质侏罗系烃源岩
四川东朗乡等6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2017年
四川东朗乡等6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较全面地总结了本次调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测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应用现代地层学多重划分理论与方法,对测区内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与厘定,突出了岩性、构造填图和特殊地质体及非正式填图单位的表达;获得一批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数据,为区内岩浆活动、火山岩地层、甘孜理塘结合带地质构造演变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按照蛇绿混杂岩岩石成因组合填图的工作方法,在区内新固定了蛇绿混杂岩,确定了该区存在争议的甘孜理塘结合带向南西延伸位置及其弧形联接边界,对蛇绿混杂岩中主要岩石组合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地质学研究,并结合洋脊玄武岩中新获得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以及硅质岩中新获得的放射虫化石,确定结合带形成时限为中三叠世一晚三叠世早期,为青藏高原东缘及甘孜理塘结合带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材料支撑;以岩石成因为依据,详细调查了结合带的物质组成、几何结构与构造变形特征,划分出外来砉片、洋岛海山组合、洋内弧、洋盆系统及基底残片等多个单元,并在洋盆系统中细分出远洋硅一灰一泥沉积、洋底洋脊拉斑玄武岩、浅色岩系、辉绿岩岩墙群、块状辉长岩、堆晶橄榄岩及变质橄榄岩等岩石组合,丰富了结合带研究实际资料和蛇绿(构造)混杂岩结合带地质填图方法的内容。
罗绍强陈明何学锋陈永东陈刚黄爱奇唐华肖龙陈欣孙萍
关键词:区域地质蛇绿混杂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