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峥嵘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养老
  • 3篇家庭
  • 2篇政府
  • 2篇资源效率
  • 1篇抵押
  • 1篇兑现
  • 1篇信托
  • 1篇信托法
  • 1篇养老保障
  • 1篇养老服务
  • 1篇养老制度
  • 1篇营利
  • 1篇营利组织
  • 1篇政府信任
  • 1篇政府责任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信任
  • 1篇食堂
  • 1篇使用权
  • 1篇使用权抵押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8篇吴峥嵘
  • 7篇刘太刚
  • 1篇龚志文
  • 1篇张晓军

传媒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中美两国为何反向而行?——基于“承诺—兑现”的信任生成机制的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中美两国都存在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美国式的距离悖论是距离产生隔阂——亲近基层厌恶高层,而中国式的距离悖论是距离产生美——亲近高层仇视基层。中美两国在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上反向而行,既有国家结构形式等政治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法治化程度、新闻自由等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还有政治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富足程度等国情方面的原因。只有从其成因入手,才能够让这种中国式的距离悖论有所改变。
张晓军刘太刚吴峥嵘
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的逻辑与策略——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视角被引量:14
2019年
失独家庭作为一个隐性的特殊群体,其养老需求的解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由于失独家庭群间与群内的差异性导致了其需求特质,致使政府解决其养老需求溢出的责任定位随之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借助需求溢出理论,基于政府责任承担的现状剖析,提出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制度设计应遵循一般性与额外性相结合,即失独家庭一方面享受与其他普通家庭相同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其额外的人道性和适度性养老需求溢出,在其无法通过个人和市场交换解决时则可由政府介入解决,即形成政府在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的责任范畴。同时,基于分类的差异化原则,政府责任包括直接性责任和间接性责任。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的原则指引、内容范围和形式载体等进行讨论,并分析影响政府责任边界的可能性因素。
吴峥嵘刘太刚
关键词:政府责任养老保障
城市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探究
吴峥嵘
关键词:抵押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被引量:1
2018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一方面负有清偿债务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负有确保其财产的宗教用益的组织使命。由此产生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债务清偿责任与财产的宗教用益之间的冲突。在此框架下,必须认识到宗教活动场所的债务清偿责任不同于营利法人,其具有涉教财产来源多元化、财产的宗教用益等属性。以信托法理统合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制度,形成以私法信托、推定信托、公法信托分别对应宗教活动场所的三类不同财产的制度构建,既与其捐助法人地位相契合,也体现了宗教财产的宗教用益,符合宗教事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可以更好地推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宗教事项、处理宗教关系、服务公共利益。
刘太刚吴峥嵘
关键词:宗教活动场所信托法
我国养老问题研究的理论工具评析——兼论需求溢出理论作为我国养老制度基础理论的适用性被引量:17
2016年
一种养老理论只有能够有效地回应"养老动因"、"养老方式"、"养老方式间次序"三大基本问题,方能为养老制度设计提供系统性的规引,但我国学界在养老问题研究中常用的理论工具对于回应三大问题未能达到理论界和实践者的期待。基于对既有理论工具的反思,需求溢出理论提出传宗人理性是人类养老的内在动因,资源禀赋效率决定了养老方式的推展次序上私人养老要优先于公共养老,而公共养老是为了弥补私人养老的不足,同时其也决定了私人养老和公共养老内部的养老方式选择,而溢出需求与未溢出需求的共存及资源禀赋、资源效率导致几种基本养老方式的混合并用。
刘太刚吴峥嵘龚志文
关键词:养老制度
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调整范围、立法模式及功能导向被引量:8
2017年
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已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其立法的紧迫性既来自现实需求也来自国家的政策承诺。其中,法律调整范围、立法模式、目标功能定位是其立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在具体立法设计中,我国家庭教育立法应主张将家庭成员间即家庭场所的教育作为其调整范围;应采取兼具保障救济和倡导促进两方面的功能导向的教育法章节模式作为其立法模式,而非采取专门的单行立法模式;并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矫正两方面的调整规范导向;若采用单行法律条文,其名称应采用"家庭教育法"而非"家庭教育促进法",若选择教育法章节模式则不存在名称问题。
刘太刚吴峥嵘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个人的公益捐赠越多越好吗?——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和需求溢出理论资源效率论的维度被引量:5
2017年
美国慈善公益捐赠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常被当成标杆,相比之下,我国国人的公益捐赠相对落后。当前,学界对追高公益捐赠的呼声愈加强烈,然而我国个人公益捐赠是否越高越好值得深思。中美个人公益捐赠的基本原理往往一致,即影响个人公益捐赠的因素群大致相同,仅因所处的社会阶段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对于中美个人公益捐赠的现实差距,可从文化、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公益慈善组织状况四个维度探析原因,但衡量我国个人公益捐赠水平的关键维度却在于资源公益效率,因而需应用需求溢出理论对个人公益捐赠前后的资源公益效率进行比较,打破不断追求个人公益捐赠的迷思。
刘太刚吴峥嵘
关键词:捐赠慈善家庭责任资源效率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嵌入分析——以北京市A助老食堂与上海市B助餐点为例被引量:19
2019年
非营利组织以其提供养老服务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资源利用透明高效等优势,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中逐渐受到重视。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广义社会组织论,非营利组织以志愿利他为基本功能路径,同时混搭嵌入不同比例的其他功能路径以使资源效率达到最大化。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助餐服务中,北京市A助老食堂与上海市B助餐点作为偏企业型的非营利组织,不同程度上均混合嵌入了其他组织色彩。通过构建需求溢出理论广义社会组织论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分析框架,以两类非营利组织作为比较案例,探析两类组织的功能路径与养老需求之间匹配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起关键决定作用的资源效率状况,思考两类组织的优胜劣败及未来发展空间。
刘太刚吴峥嵘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资源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