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生态社会主义及其面临的后现代民主挑战被引量:4
- 2018年
- 我们正处于后现代社会阶段,各种新社会运动层出不穷。其中,环境议题已经成为对民主政治体制的重大挑战,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都已经或正在把环境问题纳入自己的政治议事日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社会主义被广泛理解为一种重新界定左翼和政治生态主义未来的世界性现象,从而使得不同的地方、国家和区域的应对举措得以实施,最初的福利国家逐渐转型为生态国家。而从严格的生态社会主义视角来看,如果没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的转型,绿色民主就不会成为现实。绿色民主的“敌人”不仅是资本主义模式的直接捍卫者,而且还包括各种后现代思潮中将其主要目标定位于超越“左-右”对立的那些人。在当代社会中,到处充斥着新自由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后现代民粹主义的兴起给绿色民主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要想真正实现绿色民主,左翼力量就必须团结起来对抗这种现象,消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 豪梅·桑切斯何娟
-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 “经验”的叙述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出场中的作用——基于恩格斯英国时期文本的分析
- 2019年
- 恩格斯在英国考察时期留下的文本,试图从社会历史的经验事实内部探求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构成了在现实经验批判基础之上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条道路”,从而形成了以直观的经验描述、横向的经验比较和深刻的经验反思为主要意涵的经验叙述,这一叙述方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确认和深化。追溯恩格斯早期文本的经验叙述,有助于澄清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迷思、勾勒历史唯物主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图式、还原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取向。
- 何娟
- 关键词: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
- 生态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和目前动向
- 2019年
- 生态社会主义象征着从社会主义视角解释和制定解决环境退化方案的长期努力的结晶,整合了社会主义关切和环境主义关切。它包含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学、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三种路径(流派)。这三者有助于理解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社会主义也是现存斗争的产物,目前的许多社会运动与生态社会主义有着相同的目标,生态社会主义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社会主义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在现有和日益增长的生态社会主义组织之间建立协调关系,为全球战胜资本主义的斗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 撒万土张云飞何娟
-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学
- 列宁国家思想的三重逻辑——重读《国家与革命》被引量:2
- 2019年
-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从阶级性、统治性和工具性等三重逻辑中揭示了国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列宁又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民性、治理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重超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下,对诞生于战争与革命年代的《国家与革命》做出新的诠释,准确理解和把握列宁国家思想的三重逻辑,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吴波何娟
- 关键词:列宁《国家与革命》
- “帝国式生活方式”:布兰德分析生态危机的新视角被引量:1
- 2019年
- 基于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深刻认知,布兰德提出"帝国式生活方式"的概念来揭示霸权性政治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帝国式生活方式"是深深植根于北方国家并迅速扩展至南方国家日常生活实践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帝国式生活方式"揭露了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真正原因,分析了从根本上克服全球生态危机的障碍和全球区域间生态不平衡的原因。布兰德认为想要真正克服生态危机,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必须要超越"帝国式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生态转型,走向"团结的生活方式"。作为分析生态危机的视角,"帝国式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 何娟
- 关键词:生态危机民主化
- 恩格斯早期代表性著作研究的主要议题探析
- 2020年
-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作为恩格斯早期的主要著作,被认为是恩格斯走向唯物史观道路的理论起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学界对这两部代表性著作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主要议题:恩格斯的早期文本是否摆脱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是否具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质点、《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的"价值"是否符合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恩格斯与马克思是否具有思想上的同质性关系。立足文本,考察文本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内容,分析学界研究的焦点议题,成为把握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历程的必然要求。
- 何娟
-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
-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性方法被引量:2
- 2019年
-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先着眼于全球,自1992年里约会议制定了地方“21世纪议程”后,它也开始拥有地区性维度。城市作为地域性组织,规模差异巨大、内部关系复杂以及发展问题繁多,这就使探索基于城市特殊性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必要。为此,必须坚持系统性方法,尤其是以地域社会系统的视角理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视域之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所提出的可持续性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它应着力于探索城市系统内部和系统间平衡的条件以及其近域和远域的关系。
- 莉迪亚·梅热耶夫斯卡何娟
-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生态型城市紧凑型城市
- 2016年国内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进展与评估被引量:3
- 2017年
- 2016年的国内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为传统议题领域稳步推进、新兴议题领域风生水起的较为活跃局面,并因而成为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中的一大"靓点"或"新生长点"。就前者来说,国内学界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新理论视角下的诠释阐发,尤其是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或绿色发展视角,以及对其著述的中文翻译尚不充分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特别是对伯克特、格伦德曼、休斯等人思想的研究;就后者而言,国内学界研究的主要进展体现为对美国有机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对欧美社会生态转型理论与拉美超越发展理论的译介讨论,国内学者之所以关注这两大理论流派,都不只是由于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兴趣,而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这表明国内学者正在快速形成自己独立性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见解及其认知方法。
- 郇庆治何娟
-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试论马克思的生态生活思想
- 2017年
-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非生态生活的现象。批判不是目的 ,创造新的生活才是目的。马克思找到了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并提出要通过革命活动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生活的主体可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不受资本逻辑的控制,遵循属于自己的生活逻辑,从而真正达到人的自然的实现和自然的人的实现的统一,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生活。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态生活对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很有启发,为中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生态文明理论。
- 何娟
- 关键词: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社会生态文明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生活方式被引量:14
- 2019年
- 资本主义社会中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生活模式已经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及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批判,从生活视角分析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是他们的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生态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下绿色生活方式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指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对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观念进行深刻和综合性的变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下的绿色生活方式以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目标,其可以拓展人自我发展的选择、人发展的生态需要,进而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最高目标。
- 何娟
-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色生活方式生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