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大钊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信道
  • 2篇物理层
  • 2篇物理层安全
  • 1篇单通
  • 1篇单通道
  • 1篇调制
  • 1篇调制解调
  • 1篇调制解调器
  • 1篇多协议
  • 1篇信道估计
  • 1篇信道估计误差
  • 1篇移动站
  • 1篇移动主机
  • 1篇异构
  • 1篇引擎
  • 1篇噪声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人工噪声
  • 1篇主机
  • 1篇转发引擎

机构

  • 6篇国家数字交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丁大钊
  • 2篇季新生
  • 1篇刘树新
  • 1篇王民北
  • 1篇王昊宇
  • 1篇黄开枝
  • 1篇康小磊
  • 1篇靳彦青
  • 1篇柏溢
  • 1篇黄慧群
  • 1篇陈亚军
  • 1篇赵飞
  • 1篇陈云杰

传媒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通信技术
  • 1篇信息工程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08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高速转发引擎的多协议报文处理机制被引量:1
2006年
随着IP网上各种业务的不断增加,要求转发引擎同时支持IPv4、IPv6、组播、MPLS多种协议报文的转发,传统的路由器无法支持此项功能。为使转发引擎支持多协议报文处理,提出一种采用单通道进行多协议报头处理与多表并行查表处理相结合的多协议报文处理机制,该机制极大地节省了以往处理方式对芯片逻辑和存储资源所造成的浪费,分析表明该设计方案保持线速转发能力。
王昊宇丁大钊黄慧群
关键词:转发引擎单通道路由查找
使用改进SNOOP协议改善无线链路TCP的性能被引量:2
2006年
文章根据无线信道的特点,分析了在无线网络中不同于传统有线网络的导致TCP性能降低的原因,介绍了可以改善无线环境中TCP性能的SNOOP协议,分析了SNOOP协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个对SNOOP协议的改进方法,同时给出了性能仿真对比结果。
柏溢王民北丁大钊
关键词:传输控制协议移动主机
基于拓扑连接紧密度的相似性链路预测算法被引量:3
2017年
许多链路预测方法仅仅关注预测的准确度衡量指标,忽略了精确度衡量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且没有考虑共同邻居与预测节点间紧密度对相似性刻画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连接紧密度的相似性链路预测算法。该方法通过局部拓扑结构定义共同邻居紧密度,并引入参数调节不同网络中紧密程度,最终刻画网络节点间的相似度。6个实际网络测试表明,相比共同邻居(CN)、资源分配(RA)、Adamic-Adar(AA)、局部路径(LP)、Katz等相似性指标,该算法提升了链路预测的预测精度。
丁大钊陈云杰靳彦青刘树新
关键词:复杂网络链路预测拓扑结构
基于空域干扰对齐的多用户安全度最大化算法
2017年
现有的保密自由度衡量多用户高斯干扰信道系统安全性能时在低信噪比域受限。针对该问题,定义安全度的概念,即期望用户与窃听用户信干噪比的比率,安全度越大,安全性越强;该定义能够全面衡量不同信噪比时系统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用户干扰信道下基于空域干扰对齐的安全度最大化算法:首先设计发送预编码矩阵,保证期望用户处干扰对齐,窃听用户处信号对齐;然后以最大化安全度为目标优化设计期望用户的干扰抑制矩阵。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为15d B时,文章方法比参考的人工噪声算法所能获得的安全度提高了10个单位。
丁大钊季新生康小磊
关键词:干扰信道物理层安全干扰对齐安全度人工噪声
非理想情况下K层密集异构蜂窝网的安全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密集异构蜂窝网络节点布置的随机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实际场景中该系统的安全性能受非理想信道估计的影响更严重,然而目前对该系统安全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想场景,缺乏在非理想场景中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从密集异构蜂窝网自身结构及实际部署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信道估计存在误差时系统的安全性能。首先基于随机几何对系统建模,推导了非理想情况下K层密集异构蜂窝网的安全中断概率;然后分析了部分参数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有效性。
黄开枝许耘嘉丁大钊戚晓慧陈亚军
关键词:物理层安全信道估计误差
基于GPS和GPSOne的车载定位技术研究与实现被引量:3
2008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移动定位功能的场合越来越多。利用移动定位技术对车辆的运行进行定位和监控,可以更加有效、及时对车辆实施管理。文中研究了现有的多种定位技术,着重分析研究了GPS和GPSOne定位技术,根据这两种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及系统运行成本的需要,提出了利用GPS和GPSOne进行混合定位的新方法。
丁大钊赵飞季新生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