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伦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自冲铆接
  • 7篇微动
  • 4篇力学性能
  • 4篇接头
  • 4篇合金
  • 4篇力学性
  • 3篇断口分析
  • 3篇压印
  • 3篇钛合金
  • 3篇微动磨损
  • 3篇铝合金
  • 3篇磨损
  • 2篇接头强度
  • 2篇TA1
  • 2篇5052铝合...
  • 1篇粘接
  • 1篇三体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失效模式
  • 1篇失效形式

机构

  • 15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赵伦
  • 14篇何晓聪
  • 8篇张先炼
  • 4篇程强
  • 3篇曾凯
  • 3篇邢保英
  • 2篇卢毅
  • 2篇丁燕芳
  • 2篇张龙
  • 2篇邓聪
  • 1篇刘福龙
  • 1篇王玉奇
  • 1篇杨慧艳
  • 1篇张越
  • 1篇刘洋

传媒

  • 6篇热加工工艺
  • 6篇材料导报
  • 1篇焊接学报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钛合金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优越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钛合金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的优越性,以TA1钛合金自冲铆(ST)接头为对象,以5052铝镁合金(SAB)、1420、8090铝锂合金(SAA、SAC)和Q215合金钢(SQ)自冲铆接头为参照,依据静力学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ST接头成形质量、静失效载荷、能量吸收值,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头静载失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接头拥有优异的成形质量,钉头高度为0.02 mm,钉脚张开度为0.88 mm,残余底厚适中;钛ST接头拥有最高静失效载荷(6232.3N);ST接头能量吸收均值最高(24.9 J);ST接头静载失效形式为铆钉断裂,其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
赵伦何晓聪张先炼程强邓聪
关键词:钛合金力学性能
局部热处理对压印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对两种不同基板压印接头进行局部热处理,研究局部热处理对不同基板压印接头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热处理能够提高接头强度、增大接头拉伸位移及能量吸收值。局部热处理使基板强度增大,接头内锁部分在从基板拉出时阻力变大,导致内锁部分被撕裂的程度加大,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压印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刘福龙何晓聪曾凯王医锋赵伦
关键词:接头强度
铝合金自冲铆接微动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选择两组不同厚度铝合金板制成SA15和SA25自冲铆接头并进行疲劳实验,用威布尔分布验证实验数据有效性,用疲劳三参数经验公式拟合接头S-N曲线并对比分析接头疲劳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接头微动行为以探索疲劳失效与微动磨损的关系。实验数据服从威布尔分布,表明数据可靠。三参数经验公式较好地拟合接头S-N曲线,SA25接头疲劳性能优于SA15接头,且在中低疲劳寿命区域SA25接头疲劳性能的优越性更为突出。SA15接头失效于上板靠铆钉头,而SA25接头失效于下板沿纽扣。SA15接头在铆接区两板间微动磨损较严重,SA25接头在下板与铆钉腿部微动磨损较严重。疲劳失效部位与微动磨损剧烈部位重合,表明微动磨损是导致接头疲劳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赵伦何晓聪邢保英张先炼邰加琪
关键词:自冲铆接
基板厚度对自冲铆接头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失效机理被引量:5
2015年
分别对三组不同厚度的5052铝合金板连接成的自冲铆接头进行了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基板厚度对自冲铆单搭接头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头断口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其静态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对于5052铝合金自冲铆单搭接接头,基板厚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从失效模式来看,自冲铆基板厚度对接头的宏观失效模式没有影响,但对接头的破坏程度有影响。从失效机理来看,各接头基板均呈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赵伦何晓聪卢毅邢保英
关键词:断口分析
5052铝合金自冲铆接头微动损伤研究
自冲铆接是一种新型机械紧固连接技术,主要适用于薄板材料间的点连接。与传统铆接不同,自冲铆接无需预成孔,可实现冲铆一次成形,属绿色制造技术,有望成为轻合金薄板材料连接的关键技术,并将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和航天等工业领域。本...
赵伦
关键词:微动损伤裂纹萌生和扩展
文献传递
TA1钛合金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及微动行为被引量:4
2018年
本工作以TA1自冲铆接头为研究对象,基于拉伸-剪切和疲劳试验分析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从微观层面研究了接头的拉伸-剪切失效机理、疲劳失效机理及微动行为。结果表明:拉伸-剪切失效模式为铆钉腿部从下板拉脱,铆钉颈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断裂。疲劳失效模式主要为上板断裂失效,其疲劳极限约为1.18kN。疲劳裂纹从上板与铆钉头接触部位萌生,在持续微动磨损及疲劳循环应力作用下,沿板厚和板宽方向不断扩展,直至接头疲劳断裂。微动磨损的剧烈程度直接影响接头疲劳失效模式。上板与铆钉头接触区的微动磨损源于板宽W区域,随着微动过程的不断进行,逐步向板长L区域扩展。
赵伦何晓聪何晓聪张先炼丁燕芳刘洋
关键词:钛合金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对丙烯酸酯单搭粘接接头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对铝5052-铝5052(Al5052-Al5052)单搭粘接接头和铜合金-铜合金(H62-H62)单搭粘接接头进行拉伸-剪切试验,研究金属材料对丙烯酸酯粘接剂单搭粘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层的典型失效样貌,运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丙烯酸酯胶层表面上剪应力和剥离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l5052-Al5052单搭粘接接头与H62单搭粘接接头胶层失效样貌相差较大;Al5052-Al5052单搭粘接接头胶层被撕裂的程度比H62-H62严重;Al5052-Al5052单搭粘接接头强度低于H62-H62。
王玉奇何晓聪赵伦丁燕芳
关键词:弯矩刚度
TA1/AA5052压印接头力学性能研究与断口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压印连接技术制备了TA1-AA5052(钛—铝)和AA5052-TA1(铝—钛)压印接头,对两种接头进行了拉伸—剪切试验。观察了压印接头的截面结构特征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压印接头静力学性能,对接头失效部位进行了断口分析。结果表明:铝—钛接头失效载荷约1112.68N,而钛—铝接头失效载荷约为铝—钛接头的2.79倍,接头静态失效模式为颈部断裂失效;铝—钛和钛—铝接头断口形貌均为韧性断裂韧窝状断口形貌,但钛—铝接头的吸收能量值大、断裂抗力较强。
王医锋何晓聪曾凯张越赵伦
关键词:失效模式断口分析
TA1钛合金单搭自冲铆接头微动磨损机理被引量:2
2017年
对TA1钛合金单搭自冲铆接头进行疲劳实验研究接头失效形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线扫描研究铆钉各部位微动磨损程度的差异和接头微动磨损机理;采用威布尔分布验证数据有效性。结果表明:接头疲劳失效形式主要为上板断裂,高周疲劳均为上板断裂,低周疲劳为上下板混合断裂;微动磨屑包含氧、钛、锌和锡元素,铆钉头部微动磨损程度高于铆钉腿部。微动磨损区出现严重脱层、微动磨屑堆积和微裂纹萌生等现象,随着微动磨损及剪切力共同作用导致接头断口部位出现大量微裂纹并逐步沿深度和宽度方向扩展为宏观裂纹,最终导致接头疲劳失效。
赵伦何晓聪张先炼张龙程强
关键词:微动磨损
铆钉数量及间距对自冲铆接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铆钉数量及铆钉间距对自冲铆接头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式优化了铆接参数,制备了三组不同形式接头;基于拉伸-剪切实验研究了各组接头的静力学性能及其失效形式;并运用MATLAB 2014b用户自定义开发平台精确计算出各组接头的能量吸收值。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单铆钉接头失效形式为铆钉从下板完全拉出,双铆钉接头失效形式为板材断裂失效;双铆钉接头性能明显优于单铆钉接头,而铆钉间距对接头静失效载荷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较小。
张先炼何晓聪程强赵伦
关键词:数值模拟失效形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