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娟
-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ELD评分联合血氨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90天预后的预测作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MELD评分联合血氨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28例HBV-ACLF患者。根据患者入院90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26例(67.90%)和死亡组102例(32.10%)。收集入院时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定MELD评分联合血氨预测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合并肝性脑病的比例以及血氨、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CTP评分均升高,白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OR=1.476,95%CI:1.072-2.031,P=0.016)、血氨(OR=1.385,95%CI:1.014-1.892,P=0.040)、MELD评分(OR=1.692,95%CI:1.134-2.524,P=0.010)、CTP评分(OR=1.505,95%CI:1.037-2.185,P=0.032)是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ELD评分联合血氨预测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AUC(0.890,95%CI:0.847-0.933)高于CTP评分联合血氨(0.799,95%CI:0.733-0.866)。结论MELD评分、血氨升高是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应用可准确预测该类患者死亡风险。
- 许娟杜粉静侯静涛闫涛涛樊研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HBVMELD评分血氨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近期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近期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不明原因发热合并MODS,均行CRRT及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T0)、治疗后6 h(T1)、治疗后12 h(T2)、治疗后18 h(T3)、治疗后24 h(T4)、治疗后48 h(T5)及治疗后72 h(T6)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 -ɑ, TNF-ɑ)]、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 AST)]、肾功能[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肌红蛋白(myoglobin, Mb)、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 CK)]、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体温和氧合指数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评分,记录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6时IL-6、T2~T6时IL-1β、T4~T6时TNF-ɑ、T3~T6时ALT、AST、BUN、SCr、Mb和CK水平均下降,T3~T6时心率和体温降低、MAP升高,T4~T6时氧和指数升高、APACHE Ⅱ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本组经CRRT治疗后16例死亡,42例存活,存活率为72.41%,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通路不畅、空气栓塞及电解质失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RRT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合并MODS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能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肝肾功能,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合并MODS的适用方案之一。
- 杜粉静许娟王娟
- 关键词:肾替代疗法原因不明发热多器官功能障碍白细胞介素6
- 基于血清NAG、NGAL、LFABP的风险评分模型对老年重度乙肝患者肝肾综合征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及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老年重度乙肝患者肝肾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本科就诊的重型乙肝患者150名,将其分为肝肾综合征患者44名及重型乙肝患者106名。分别ELISA检测患者血NAG、NGAL、LFABP的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三者构建回归模型及风险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诊断效能。结果肝肾综合征组患者的血肌酐、总胆红素、胱抑素C、NAG、NGAL、LFABP均高于重度肝炎组,肝肾综合征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低于重度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于三者构建多因素风险评分得到公式:风险评分=14.35+0.56×NGAL水平+0.50×LFABP水平+0.46×NAG水平;NGAL、LFABP、NAG诊断肝肾综合征的AUC值分别为0.703(95%CI:0.606~0.799)、0.775(95%CI:0.688~0.861)、0.728(95%CI:0.643~0.812),而风险评分诊断肝肾综合征的AUC值为0.817(95%CI:0.747~0.887),P值均小于0.001;NGAL、LFABP、NAG及风险评分模型诊断肝肾综合征的灵敏度分别为84.1%、81.8%、75.0%、81.8%,特异度分别为47.2%、72.6%、67.0%、74.5%,准确度分别为31.3%、54.4%、42.0%、56.3%。结论基于血清NAG、NGAL、LFABP的风险评分模型对老年重度乙肝患者肝肾综合征有较好诊断效能。
- 杨鑫刘小静陈云茹张曦许娟
- 关键词: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肝肾综合征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操作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操作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我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用自行设计的血浆置换治疗的操作缺陷检查表调查本月30例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操作缺陷发生率,分析要因,设定目标值,制定对策;对策实施后,于2018年1月调查46例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过程的操作缺陷发生率,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血浆置换治疗操作缺陷发生率及血浆置换治疗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操作缺陷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5),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血浆置换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血浆置换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重症肝病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操作缺陷率,患者的凝血、肝功能较品管圈活动前明显改善,提高了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
- 杨鑫杜粉静郑雪梅杨慧玲许娟刘小静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重症肝病血浆置换
- 临床护理路径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
- 2023年
-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取2019年 4 月到 2021年 4 月我院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ALT、AST、STB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分数、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肝癌患者时,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升其护理依从性,对并发症有预防作用,还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护理质量好。
- 秦丽君许娟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护理行为护理质量
- 血浆PCT NLR及MCP-1指标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指标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46例。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SBP组(n=76)与非SBP组(n=70),另随机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浆PCT、NLR、MCP-1水平,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PCT、NLR及MCP-1对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价值,分析SBP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CT、NLR、MCP-1水平变化情况,探讨PCT、NLR、MCP-1对肝硬化合并SBP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SBP组血浆PCT、NLR、MCP-1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对照组(P<0.05),非SBP组高于血浆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T、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CT取最佳截断值0.94ng/mL时,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AUC为0.850(95%CI:0.787-0.912),NLR取最佳截断值13.72时,AUC为0.721(95%CI:0.639-0.803),MCP-1取最佳截断值0.69μg/L时,AUC为0.810(95%CI:0.741-0.879),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66(95%CI:0.807-0.926),联合诊断的AUC、灵敏度、特异度优于PCT、NLR、MCP-1单独诊断;肝硬化合并SBP患者治疗后血浆PCT、NLR、MCP-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浆PCT、NLR、MCP-1水平异常升高,检测血浆PCT、NLR、MCP-1水平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 许娟刘小静秦丽君
-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肝硬化细菌性腹膜炎
- 多种预测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模型验证
- 2024年
-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5年时是否继发HCC,分为试验组117例(8.50%)和对照组1259例(91.50%)。通过EMR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AMD、PAGE-B、APA-B、REAL-B评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HCC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4种模型预测HCC的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肝硬化、血小板、红细胞分布宽度、甲胎蛋白水平及CAMD、PAGE-B、APA-B、REAL-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肝硬化、CAMD、PAGE-B、APA-B、REAL-B是HC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AMD、PAGE-B、APA-B、REAL-B模型预测HBV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HCC的AUC分别为0.719、0.710、0.758、0.879。结论4种模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者远期发生HCC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REAL-B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 许娟杜粉静闫涛涛侯静涛秦丽君
- 关键词:乙型病毒肝炎抗病毒治疗肝细胞癌
- ALBI评分联合PCT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作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究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BP,将其分为SBP组109例(28.99%)和非SBP组267例(71.01%)。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定ALBI评分联合PCT预测SBP发生的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肝性脑病比例、PCT、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CTP、ALBI评分均高于非SB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I评分(OR=1.802,95%CI:1.153~2.818,P=0.009)、PCT(OR=1.374,95%CI:1.026~1.841,P=0.033)是发生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LBI评分、PCT预测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SBP的AUC分别为0.762(95%CI:0.686~0.838)、0.719(95%CI:0.648~0.79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65(95%CI:0.816~0.914),敏感性为80.73%,特异性为76.78%。结论ALBI评分及血清PCT升高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在SBP的发生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 许娟闫涛涛李严锋侯静涛樊研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系统性护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各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各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置换治疗,选择随机抽样法分组模式,各55例。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各肝功能及凝血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72%)显著低于对照组(3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在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杨鑫刘小静许娟樊研王娟秦丽君
-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血浆置换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症生活质量
- IL-18评价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性及短期预后效果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评价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有效性及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HBV-ACLF患者15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人工肝治疗,根据患者90 d内结局分为死亡组(n=63)和生存组(n=88),另选择73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健康组)。检测患者入院时、治疗后及健康受试者血清IL-18水平,分析IL-18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HBV-ACLF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清IL-18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清IL-18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18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8水平是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患者入院时、治疗后血清IL-18水平诊断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90 d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739。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IL-18水平患者的生存率高于高IL-18水平患者(P<0.05)。结论血清IL-18可辅助评价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短期预后。
- 侯静涛许娟闫涛涛杨慧玲樊研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人工肝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