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翠萍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医
  • 3篇用药规律
  • 3篇证素
  • 3篇中医证
  • 3篇中医证素
  • 2篇证素分布
  • 2篇中医传承
  • 2篇中医传承辅助...
  • 1篇叶桂
  • 1篇医药治疗
  • 1篇阴火
  • 1篇用药规律分析
  • 1篇用药规律研究
  • 1篇针灸
  • 1篇升阳散火汤
  • 1篇思维
  • 1篇体质
  • 1篇痛经
  • 1篇脾胃
  • 1篇中医体质

机构

  • 7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教育部
  • 1篇灵台县皇甫谧...

作者

  • 7篇范翠萍
  • 6篇梁永林
  • 4篇韩琦
  • 3篇柳春
  • 3篇李洪海
  • 1篇李萍
  • 1篇陈恋
  • 1篇罗怡婷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新中医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医学报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痛经与兼夹体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对甘肃中医药大学女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探讨女大学生痛经与兼夹体质的相关性,研究痛经的好发体质。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对611名调查对象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痛经女大学生中两种兼夹体质出现的频次,前四位者依次为气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三种兼夹体质出现的频次,前四位者依次为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结论:高校女大学生痛经情况普遍存在,尤以兼夹体质出现较多。探讨女大学生痛经与体质状况的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辨体施养,为预防女生痛经提供依据。
范翠萍高彩霞柳春梁永林韩琦李萍
关键词:痛经中医体质
穴象探究被引量:5
2016年
象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式,已渗透到中医学各个层面,作者认为"穴象"也是运用象思维研究腧穴命名及功用的重要思维方式。从法天、法地、法人三方面予以总结,以期对针灸理论及临床应用有指导价值。
梁永林陈恋韩琦范翠萍李洪海
关键词:针灸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
2017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方法参考《临证指南医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收集的治疗木乘土的医案,筛选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建立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筛选治疗木乘土医案55例,12例复诊,共70首方剂,涉及中药92种;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茯苓,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茯苓,占总方剂的41.43%;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叶桂治疗木乘土组方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主,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范翠萍梁永林
关键词:叶桂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用药规律
基于文献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上卷之脾胃胜衰论,是治疗脾胃病的代表方剂之一。此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温补为主,清热为辅,兼顾气机,最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脾胃病证,且临床应用广泛,凡是脾胃虚损相关疾病皆可用此方加减应用治疗,但缺乏对其证候的诊断标准。笔者对近45年来中医药临床运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的一系列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整理分析,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证的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
范翠萍韩琦李洪海柳春梁永林
关键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医证素
基于文献对胃痛的中医证素组合与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  本研究主要依据近20年有关胃痛文献的收集、整理,一是通过对其证素、证型进行柔性辨析与分类,建立科学定量的辨证模型,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二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挖掘各医家治疗胃痛的中医用药规律,加快临床经...
范翠萍
关键词:胃痛用药规律中医证素中医药治疗
文献传递
基于文献的升阳散火汤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近40年应用升阳散火汤治疗临床疾病的中医证素分布及其组合规律,以期对规范化使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75—2015年应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该方治疗疾病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筛选并整理合格文献77篇、合格病案128个,提取23个病性证素、17个病位证素。升阳散火汤临床应用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脾>肝>表>胃;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热=气虚=湿>阳虚>气滞>血虚;常见证素组合中阴虚有热、气阴两虚、气虚伴阳虚、气虚有湿、阴虚有湿、气血两虚频次占前6位。结论通过证素分析说明阴火的形成与脾虚致阴火不降是有密切关系的,与升阳散火汤是方证相符的。
郭威堂范翠萍令娟罗怡婷梁永林
关键词:升阳散火汤中医证素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反胃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反胃因其症状的特殊性,食谷不化,定时反出,而与呃逆、呕吐不同。在临床上常见而又易混淆,治疗上各个医家各有不同。而西医药亦未见高效、无反复的良好治疗方法。该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和总结历代中医治疗反胃处方的用药规律,以期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总结出治疗反胃的基本规律。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反胃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最终确定了处方的药物频次,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发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9个,挖掘出10组核心组合与10首新处方,发现了反胃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胃失和降。历代医家治疗反胃处方用药以温中健脾,降逆和胃为主,主要治以生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适当配以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之品,并且依据反胃所形成的不同伴随证候痰、瘀、阴虚等,对证施治。
韩琦李洪海范翠萍柳春梁永林
关键词:反胃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用药规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