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更多>>
-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方法是随着同步辐射发展起来的独特技术,是研究材料局域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相比于X射线衍射,XAFS仅仅对于吸收原子周围局域结构敏感,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甚至是气体。概述了XAFS的基本原理及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结合上海光源的XAFS光束线站成果,介绍了近年来不同XAFS方法在催化、能源、纳米和半导体等材料科学热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展示了目前XAFS方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国内同步辐射光源和相关XAFS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展望了XAFS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王宇李炯张硕马静远汪丽华魏向军黄宇营姜政
- 关键词:XAFS
- 应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研究四川九老洞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被引量:36
- 2015年
-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而扫描电镜方法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由于页岩硬度差异所造成的不规则形貌。本文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四川威远区块九老洞组页岩进行研究,发现了三种孔隙类型:1无机孔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为主,同时发育晶间孔和生物孔,孔径主体100~500 nm;2有机孔受控于热成熟度或有机黏土复合体,孔径范围数十纳米至数微米;3微裂缝包括成岩收缩裂缝、高压碎裂缝、构造裂缝和人为裂缝,缝宽数微米,缝长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研究表明无机孔和微裂缝是九老洞组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 王羽金婵汪丽华王建强姜政王彦飞普洁
- 关键词:微观孔隙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四川盆地
- 中国古代青釉呈色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 2021年
- 从瓷釉元素组成、显微结构、元素价态等多个方面因素总结了我国古代青瓷釉呈色机制的研究现状,评述了呈色机制研究中使用的科学手段,简要论述了不同方法在铁元素化学价态表征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应用方向。
- 周馨张茂林汪丽华
- 关键词:青釉
- 一种掠入射XAFS高温原位炉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掠入射XAFS高温原位炉,其具有中心纵轴并包括围绕着中心纵轴设置的炉体、炉盖和炉座,其中,炉体通过炉座支撑,炉盖设置于炉体的上方并与其固定连接,炉体具有主体和由主体限定的炉腔,主体上设置有用于X射线入射的第...
- 于海生魏向军姜政孙凡飞汪丽华黄宇营张晓哲
- 文献传递
- 渝东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矿物成分与孔隙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页岩的矿物成分和孔隙特征对页岩气成藏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渝东石柱县打风坳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广泛发育,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矿物成分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矿物成分包含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脆性矿物含量(〉50%)和黏土矿物组合特征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是宜于页岩气形成与开采的有利层位。应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页岩微纳孔隙特征展开研究,发现无机孔、微裂缝和有机孔3种孔隙类型。无机孔主要包括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和溶蚀孔,孔径数百纳米至数微米;微裂缝包括构造裂缝和解理缝,缝长集中于3~10μm,缝宽数百纳米。有机孔主要发育在有机质内部,呈片麻状或蜂窝状,孔径30~200 nm,连通性较好。总体而言,五峰组页岩中最主要的孔隙类型是溶蚀孔,龙马溪组页岩中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有机孔。
- 王羽金婵姜政汪丽华王建强王彦飞普洁
- 关键词:矿物成分微观孔隙结构
- 页岩微米孔隙结构重构的非光滑正则化及快速梯度优化算法被引量:2
- 2020年
- 页岩微观结构认识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础.传统的探测手段是基于表面的有损观测方法.本文应用上海光源同步辐射技术对页岩结构进行无损探测获取投影数据,该技术可以避免X射线硬化.我们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进行图像恢复,提出了L1模+TV(全变差)非光滑正则化方法抑制噪声影响,提高图像对比度.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准确重建页岩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
- 王彦飞樊树芳A S Leonov樊树芳A G Yagola汪丽华王羽汪丽华
- 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方法研究页岩有机孔三维结构被引量:11
- 2018年
- 页岩中纳米级有机孔的大小直接影响页岩气含气量,其连通性亦对气体运移和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漆辽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在纳米尺度上(10 nm)进行有机孔结构的三维重构。研究结果表明:(1)FIB-SEM方法适用于微米级页岩的纳米(>3 nm)孔隙结构特征研究。(2)蜂窝状有机孔发育均匀,孔径集中于10~200 nm,连通性较差;界面有机孔孔径集中于200~300 nm,局部连通性较好。(3)页岩总孔隙度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研究认为,对于以有机孔为重要储集空间的页岩,有机质分布越集中,连续性越好,研究孔隙度的表征单元体尺度越小。
- 王羽王羽汪丽华汪丽华王建强姜政
- 历代定窑白瓷的EDXRF和XAFS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以生产白瓷而闻名于世的窑厂,其高超的刻印花纹技术及首创的支圈覆烧工艺,对国内外许多窑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采用(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EDXRF)探索了历代定窑白瓷的组成配方,并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法分析了瓷釉中Fe元素的价态,以探讨定窑白瓷的相关烧制工艺。研究发现,定窑白瓷瓷胎具有典型北方瓷器"高铝低硅"的特征,并在瓷胎中特意添加了富含CaO的矿物原料,对瓷胎的烧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瓷胎中的TiO2应主要是高岭土原料中的杂质。定窑白瓷瓷釉具有"高钙高镁"特征,基本属于钙镁釉或钙镁碱釉。其瓷釉配方中应含有一定量的白云石或滑石。瓷釉中K2O的含量逐步增加,反映了定窑瓷釉由钙镁釉向钙碱釉发展演变的过程。此外,根据瓷釉中的Al2O3,MnO和P2O5等含量的特征,可以推测釉料配方中应添加了草木灰和高岭土。由XAFS分析结果可知,晚唐五代时期定窑白瓷釉中Fe3+比例最高,金代次之,宋代最低,不同时期定窑白瓷皆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宋金时期定窑白瓷白中泛黄可能由于燃料煤中富含的硫在燃烧过程中与瓷釉反应,生成Fe—S化合物所致。
- 张茂林汪丽华李其江吴军明
- 关键词: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烧制工艺
- 基于SEM图像灰度水平的页岩孔隙分割方法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微观孔隙结构是研究页岩气吸附运移机制和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是开展此项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关注页岩孔隙分类,较少从定量角度表征其特征。为开展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定量研究,提高孔隙分割质量,本研究分别利用边缘检测分割法、流域分割法、手动和自动阈值分割法对页岩无机孔和有机孔二次电子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对比不同方法的分割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分割阈值,基于SEM图像的手动阈值分割法能够表征1 nm以上的孔隙,准确地识别有机质与脆性矿物边缘、孔隙与有机质边缘,使得页岩孔隙提取结果趋近于真实,能更有效地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 王羽金婵汪丽华王建强姜政王彦飞
- 关键词:阈值法
- 利用纳米透射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页岩有机孔三维结构特征被引量:15
- 2017年
- 页岩纳米级孔隙的三维结构特征直接决定页岩气微观渗流机理,是完善页岩储层流动模型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样品(直径约7μm)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同步辐射纳米CT和实验室纳米CT重建有机孔三维空间结构,针对两个装置获得的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样品呈蜂窝状,孔隙度约60%,连通性较好;孔径分布呈双峰模式,集中于60~150nm和500~1400 nm;孔径大于500 nm的孔隙对样品的总孔隙度贡献较大。(2)同步辐射纳米CT与实验室纳米CT结果相较,孔隙度和孔隙总数两参数基本一致,喉道总数和喉道半径偏差较大;孔径分布和配位数分布规律虽然类似,但具体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值得进一步深入比较分析和研究。(3)纳米CT方法在页岩纳米孔隙三维结构表征方面存在阈值划分难度大与扫描视场过小的问题,可从切片重构算法、三维数据处理、表征单元体三方面进行改进。
- 王羽王羽汪丽华汪丽华王建强姜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