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非凡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化”作为方法:中西文论互鉴的方法论反思
- 2022年
- 一、中西文论互鉴及其难题在中西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两种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一种是基于文化多样性的“比较研究”。一种是基于文化接触的“交流研究”。“比较研究”倾向于共时性的平行研究,但经常存在“以中古对话今西”的时空错位;“交流研究”长于历时性的影响接受,但也面临着更多站在“渐”“传”信息发送者立场对“变异”“误读”“变形”的路径依赖。因此,有必要在充分吸取“比较研究”和“交流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中西文论互鉴”的研究范式,进一步强调中西文论双方的主体性地位,在主体间关系中展开中西文论的“选择/放弃”“对话/独白”“求同/求异”“化合/撕裂”。
- 曾军林非凡
- 关键词:中西文论文化多样性主体间关系历时性主体性地位
- 文艺学:重返公共话语的可能性——2013年文艺学学术热点扫描被引量:1
- 2013年
- 2013年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包含了一些"重返公共话语"的冲动,并逐步开拓出一些影响未来学科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美的回潮"究竟是真正回到了中心性位置,还是只是一种性质值得怀疑的复归?新世纪西方美学新潮仍然层出不穷,但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尚还较为有限。马克思主义美学之于21世纪美学研究的新视域,还亟待开拓。文艺学的文化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大众文化和亚文化批判上,大众文化研究的批评尺度成为今年关注的重点;而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则成为另一个重点。新媒体文艺理论研究的空间也在2013年获得了进一步的推进。
- 曾军林非凡
- 关键词:文艺学公共话语亚文化
- “化”作为方法:中西文论互鉴的方法论反思被引量:8
- 2022年
- 中西文论互鉴是文论领域中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中西文论互鉴中的不对等对话、长期存在的弱者心态以及新时代面临的“主动性中学西传”等成为当前反思中西文论互鉴的重要背景。“改变”和“转化”才是彼此交流对话的实质。“化”可以用来描述影响接受交流互鉴中的变形、变异、异化、杂交、融合等多种趋势、过程与状态。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演进过程业已形成了从“体用”“西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化”的范式,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论的内在结构和发展方向。
- 曾军林非凡
- 关键词:西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