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瑜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城市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效益
  • 1篇生态效应
  • 1篇土地利用
  • 1篇驱动力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资源型
  • 1篇资源型城市
  • 1篇经济带
  • 1篇扩散
  • 1篇灰色预测
  • 1篇耕地
  • 1篇耕地利用
  • 1篇耕地利用变化
  • 1篇长江
  • 1篇长江经济
  • 1篇长江经济带
  • 1篇城市群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3篇李振瑜
  • 2篇张建军
  • 1篇翟华伟
  • 1篇刘畅
  • 1篇高文文
  • 1篇易琬丰
  • 1篇耿玉环
  • 1篇徐泽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研究——以武安市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武安市为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现状,以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2007年武安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失调,2008—2010年好转至轻度失调,2011—2014年除2013外均处于濒临协调,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社会响应敏感反映出城市发展系统三大组分的协调共进。(2)灰色模型预测当地2015—2019年仍将处于濒临失调,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迟缓,表明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间虽然耦合更紧密,但协调水平提升空间仍较大。(3)资源型城市要强化"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增长。
徐泽张建军李振瑜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灰色预测
基于空间关系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效应扩散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确定区域内生态扩散与接收区域范围,采用双变量空间分析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地级市的自身用地结构及其周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提取出异常区域并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的扩散或接收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各地级市不同的用地结构对于周边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用地、农业用地具有带动周边经济的作用,生态用地具有滞缓周边经济的作用;城镇化区划分比例高且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生态需求区域;生态用地划分比例较高且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生态扩散区域。
李振瑜张建军耿玉环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西宁市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西宁市地区为例,以耕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特尔斐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8年耕地数量变化相关的社会、经济、农业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将定量分析结果与专家对西宁市以往的研究结果结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社会发展、经济投资、农业科技进步及人口因素对耕地利用变化产生很大影响,并据此提出西宁市合理利用保护耕地的建议。
刘畅翟华伟高文文李振瑜易琬丰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