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佐龙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建筑
  • 3篇BIM
  • 3篇BIM技术
  • 2篇文化
  • 2篇乡村
  • 2篇教学
  • 2篇传统建筑
  • 1篇大型体育场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地域性
  • 1篇地域性特色
  • 1篇冬至日
  • 1篇渡槽
  • 1篇新区
  • 1篇信息库建设
  • 1篇信息整合
  • 1篇修缮
  • 1篇絮语
  • 1篇遗产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青岛城市建筑...

作者

  • 14篇李佐龙
  • 2篇张培峰
  • 2篇李欣
  • 1篇朱静
  • 1篇李振宇
  • 1篇余中奇
  • 1篇迟进华

传媒

  • 5篇城市建筑
  • 2篇建筑与文化
  • 1篇新建筑
  • 1篇住宅科技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风射流纹影成像可视化实验设计
2023年
针对通风工程中气流不可视、射流理论抽象,学生无法对气流分布形成直观认识的难点,该文利用纹影成像技术构思了自由射流理论的新实验方法,并进行了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利用纹影成像技术可视化效果突出、能够进行流场尺寸量化的优点,制作了一种基于纹影成像原理的Y型光学实验系统,在通风空调实验平台基础上配合传统热敏风速元件的测量,可充分展示通风射流的湍流发展和变化规律,并获得定量特征参数。该实验利用纹影可视化手段与通风射流理论相结合,实验结果形象直观,实验过程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通风工程中的基础射流理论知识和难点,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徐春雯迟进华李佐龙朱静
关键词:湍流实验教学
BIM技术在古建筑修复全流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文章结合青岛江苏路教堂的修复工程,探讨数字模型在整个修复流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实践证明,建筑数字模型能够协助制定修复计划,合理安排工期;修复数据可以借助数字模型库进行系统整合,优化存取;在后期研究阶段,相关拓展技术也能够在性能化模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该经验对于其他类型建筑的保护性修复、老旧小区改造等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王凌绪张峰李晓丽李佐龙程征
关键词:建筑修复信息整合数据跟踪
胶东沿海地区山村民居建构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实证探究
2024年
挖掘传统民居生态价值,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乡村建筑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以胶东沿海地区某山村民居为研究对象,梳理山村地形气候、村落布局、建造历史及建构特征等,并进一步对现存的3类典型农宅进行热环境实测,记录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CO_(2)浓度等参数,研究不同建构方式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传统围护结构与多种气候缓冲措施相结合使传统农宅具有最佳的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水平。说明传统建构方式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乡村农宅改造更新的进一步优化。
程征陈德阳李佐龙余中奇
关键词:乡村民居气候适应性现场测试
BIM“虚拟搭建”与传统建筑保护研究——以胶州王台当辅建筑为例
通过对传统建筑进行REVIT模型的"虚拟搭建",研究如何利用BIM技术更好的研究传统建筑,探讨BIM技术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王凌绪李佐龙
关键词:传统建筑BIM技术
文献传递
乡村肌理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王台村为例被引量:3
2023年
针对鲁胶州沿海地区具代表性的聚落——王台村聚落展开研究,首先通过肌理提炼、场地还原等方法,绘制肌理空间布局图,并总结出该村落特殊的聚落生长规律;通过回溯聚落的生长过程,提炼总结该聚落特殊的空间特色,例如“内向院落”“曲折街巷”“散点空地”等;在后续的空间更新设计中,重点考虑如何将这些空间特色延续下去,具体通过“打开与重构”“保存与再现”“修补与生长”等方法对原有空间进行更新改造,试图创造一种继承原有空间特色的新型乡村聚落空间,为乡村更新改造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尝试。
王凌绪李晓丽徐畅戴昀李佐龙于恺
关键词:乡土聚落乡村改造
路边几何——新藏益栈设计操作中的絮语与联结
2023年
随着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的布局,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愈加受到重视,也为建筑实践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元灿烂的文化氛围里,建筑师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回答“建筑形式的意味”这一重要命题,是民族地区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新藏公路(G219国道)于新疆叶城起始,自海拔1 300 m上升到5 300 m,途径乔戈里峰、红土达坂、古格王朝遗址、冈仁波齐等人类文化遗产,是新藏线上最困难和最危险的路段,同时也是公路骑行者的探险圣地。
陈瑞罡李佐龙李振宇李振宇印捷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类文化遗产自然地理环境一带一路
青岛历史建筑数字信息库建设研究--以江苏路基督教堂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城市历史建筑进入了一个保护、修缮、再利用的生命周期。拥有详实完整的图纸文本、技术措施、材料物性等建筑档案,对历史建筑的原真修复至关重要。文章从静态测绘、维护修缮、信息存储、虚拟体验等方面,综合运用GIS、倾斜摄影、BIM、VR等技术,建立了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的数字化信息库,探索了历史建筑信息库的建设内容和路径,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为历史建筑的活化和再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支撑,为城市文化的展示、传承打开了一扇数字化的景窗。
李佐龙张峰程征
关键词:历史建筑修缮BIM
乡土指向与场景营造——城郊乡村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2024年
除区位优势外,位于城市郊区的大量乡村在自然、人文方面缺少亮点,村庄面貌“同质化”,缺少区分度。这类村庄亟须在乡村产业与文化振兴的大思路下展开有效的在地设计,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自主发展。文章在总结青岛城郊乡村公共空间改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乡土指向”下进行“场景营造”的改造策略,通过发掘潜藏的人文特点,进行在地场景空间改造。力图挖掘城郊乡村潜在特色,实现城市与乡村差异化与和谐共融的发展。
王凌绪邓庆尧李佐龙李晓丽
关键词:城郊乡村
乡村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特色基因的辨识与彰显研究——以胶东石河村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基于“空间基因”概念,提出在乡村规划中辨识地域性特色基因的设想,并以石河村为例,从中提取一级基因三种,即农耕特色基因、艺匠特色基因、历史特色基因,每个一级基因的下面又归纳提取若干二级基因。根据乡村特色基因体系,在乡村规划设计中采用彰显、传承策略,让村民认识本村的优秀特色基因、自觉维护本村的特色基因,自觉传承本村的特色基因,重建村民本土文化自信,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达成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李佐龙陈瑞罡程征
关键词:乡村文化自信传承
建筑日照模拟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建筑日照模拟实验对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环境、建筑群空间布局及城市规划等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三参数日照仪实验原理,以建筑日照棒阴图为基础,学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构建和空间布局,模拟和评价冬至日建筑阴影的变化及日照情况。通过调整建筑朝向、体型、体量及空间布局等,重新模拟和评价区域建筑的日照情况,以达到改善和优化区域建筑群日照的目的。
张培峰李佐龙李欣张峰
关键词:冬至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