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莹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影像
  • 3篇手法
  • 2篇腰椎
  • 2篇颈椎
  • 2篇颈椎失稳
  • 1篇低场
  • 1篇低场磁共振
  • 1篇旋转手法
  • 1篇氧化氮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滑脱症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通路
  • 1篇影像学

机构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德尔康尼...

作者

  • 7篇崔莹
  • 4篇耿进朝
  • 3篇韩磊
  • 3篇韩雪
  • 2篇朱立国
  • 2篇于杰
  • 1篇魏戌
  • 1篇赵书英
  • 1篇王宁
  • 1篇程桯
  • 1篇张军
  • 1篇周宇

传媒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场磁共振对筋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urance Imaging,MRI)对筋断裂伤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损伤(完全断裂和部分撕裂)中各征象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低场MRI对ACL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检查确诊的ACL损伤病例43例43膝。放射科医生采用单盲法分析、记录低场MRI图像中ACL损伤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出现率,对其在ACL完全断裂及部分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分别进行评价。结果:ACL断裂时,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信号中断、ACL信号全部或部分缺失,ACL走行异常,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PCL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胫骨前移及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敏感性虽不高但特异性很高。ACL部分撕裂时,直接征象中ACL信号增高、ACL形态异常(增粗或变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股骨远端和(或)胫骨近端骨折、骨挫伤敏感性低,但具有较高特异性。结论:低场磁共振对完全断裂和不完全ACL损伤的直接征象可作为诊断依据,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赵书英耿进朝程桯周宇崔莹王宁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膝关节
数字化影像测量在大骨节病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采用数字化影像测量了大骨节病的影像资料,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一般资料根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及TKA手术标准,用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共72例,分为KBD组(34例,男性15例,女性19例)和正常对照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5.20岁(40~78岁)。用AutoCAD10.0软件系统识别和记录大骨节病相关指标。结果胫股骨数据分析KBD组的各项指标高于同性别的正常对照组,在股骨内外侧髁横径指标的比较中,KBD组女性与正常对照组女性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PT角的比较中,不论男女,组间数据比较皆有很大(P<0.05)。髌骨数据分析KBD组患者与正常组男性髌骨横径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影像资料测量对于大骨节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陈静崔莹
关键词:大骨节病数字化影像
颈椎旋提手法治疗中青年颈椎失稳22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在“筋骨理论”指导下,观察旋提手法治疗中青年颈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22例中青年颈椎失稳患者采用旋提手法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每次15 min,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5,7,14天采集患者颈肩部VAS评分、NDI评分,同时采集治疗前、治疗后患者颈椎X线片(包含侧位、屈曲位、后伸位片),测量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水平位移、角度位移变化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VAS评分和NDI评分在治疗后第3,5,7,14天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位X线片上患者治疗后的位移角度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能够缓解中青年颈椎失稳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且能够改善角度位移。
庄明辉李路广唐彬阳国庆崔莹魏戌朱立国于杰
关键词:颈椎失稳影像学
依据MRI影像组学数据构建颈椎失稳诊断分类模型的可行性
2024年
背景:既往颈椎失稳相关研究在传统影像学检查下对其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动静力交互作用关系和病理特征变化阐释不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MRI影像组学可为颈椎失稳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途径。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在颈椎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招募广告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门诊,纳入18-45岁青年颈椎失稳受试者和非失稳受试者进行颈椎MRI采集,在椎间盘所在的横断面图层,对椎间盘区、关节突区、椎前肌区、颈后肌群深层区及颈后肌群浅层区等5个特定感兴趣区域进行手动分割,以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最终进行颈椎失稳诊断分类模型的构建,并使用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56例颈椎失稳受试者和55例非失稳受试者,每个感兴趣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各1688个;经过筛选最终获得300组具有特异性的影像组学特征组合,每个感兴趣区域各60组;②初步建立了5个感兴趣区域的颈椎失稳诊断分类模型,其中关节突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颈后肌群深层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于失稳和非失稳的分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十折交叉验证平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7和0.7033;③椎间盘区的Logistic模型、椎前肌区的LightGBM模型及颈后肌群浅层区的Logistic模型对于失稳和非失稳的分类准确性一般,十折交叉验证平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04,0.6207和0.6442;④证明了MRI影像组学在颈椎失稳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进一步深化了对颈椎失稳发病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颈椎失稳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来源。
路广琦崔莹李靖俞张镜泽朱立国于杰庄明辉
关键词:颈椎失稳感兴趣区域曲线下面积
病理性旋转位移评估脊柱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患椎旋转位移的恢复情况及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某医院脊柱门诊接诊的DLS患者35例,均接受以坐位定点腰椎旋转复位手法为主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Logan脊柱X线分析系统测量滑脱椎体异常旋转位移(VRD),并分析临床效果与滑脱椎体VR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JOA评分分值为(22.11±1.60)分,非常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5.46±1.07)分(P<0.01);治疗后滑脱椎体VRD幅值为(0.26±0.09) mm,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69±0.12) mm (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VRD幅值治疗前后差值与JO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804,P<0.01)。结论:滑脱椎体的复位是DLS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的重要因素,VRD治疗前后差值可以作为评价脊柱手法治疗效果的指标。
崔莹韩雪耿进朝韩磊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手法治疗
慢加速与快加速旋转手法对香草素受体4/一氧化氮通路抑制强度的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慢加速与快加速旋转手法对大鼠腰椎背根节(DRG)损伤模型机械痛敏、TRPV4通道蛋白和亚硝酸盐的影响,探讨不同加速度载荷旋转手法的消炎祛痛效果。方法:19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速-零加速旋转手法组、低速-慢加速旋转手法组、低速-快加速旋转手法组、阳性药物灌胃对照组,每组各48只。所有大鼠均经L_(5~6)椎间孔外口先插入钢棒"致压"、后植入髓核"致炎"的方法建立DRG损伤疼痛模型,分别施行模拟L_(5~6)关节假手法、模拟L_(5~6)关节松动手法、模拟L_(5~6)关节调整手法、COX-2抑制药Etoricoxib内服。每组各取6只大鼠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7,15,21天行机械性撤足痛阈值(PWT)的测定;每组各取24只大鼠于术后第9天和第21天时取出手术同侧的L_(5~6)DRG,其中18只用于TRPV4通道蛋白表达的检测;6只用于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结果:低速-快加速组50%PWT在术后第7天时开始高于低速-零加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和第21天时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速-慢加速组50%PWT在术后第1天时高于低速-快加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7,15,21天时两者并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速-慢加速组与Etoricoxib组相比较并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腰椎旋转手法干预后,SNK检验显示在术后第9天和第21天时低速-慢加速组、低速-快加速组、Etoricoxib组的TRPV4蛋白平均灰度值、亚硝酸盐含量两两比较并无差异,但均明显低于低速-零加速组(P<0.01)。结论:慢加速与快加速模拟手法对TRPV4/NO通路的抑制强度无差异,均与口服Etoricoxib的效果相当。在其他力学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加速度载荷并不影响最终的消炎祛痛效果。
韩雪张军韩磊耿进朝崔莹
关键词:旋转手法加速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受累椎体旋转位移情况及疗效评估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狭窄症(LSS)两种腰椎退变疾病成年患者治疗前后受累椎体旋转错位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脊柱专科门诊接诊的LDH患者45例(LDH组)、LSS患者36例(LSS组),两组均接受分步斜扳手法为主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病疗效评定表(JOA量表)进行测评,同时采用美国Logan脊柱X射线分析系统测量受累椎体的病理性旋转位移(VR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旋转错位程度。结果:LSS组总有效率91.67%,LDH组为95.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LDH组与LSS组组间VRD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RD幅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成年LDH与LSS患者经腰椎手法治疗后受累椎体旋转错位的恢复情况相似,两种疾病受累椎体的X线检查旋转位移严重程度相似。
韩雪耿进朝韩磊崔莹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错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