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媛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碳排放
  • 3篇采伐
  • 2篇森林采伐
  • 2篇天然次生林
  • 2篇次生
  • 2篇次生林
  • 1篇择伐
  • 1篇森林保护学
  • 1篇森林采运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服务
  • 1篇山地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生物质能源
  • 1篇剩余物
  • 1篇碳储量

机构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5篇周媛
  • 4篇郑丽凤
  • 4篇巫志龙
  • 4篇李丹
  • 4篇周成军
  • 3篇周新年

传媒

  • 1篇森林工程
  • 1篇林业经济问题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森林采运作业过程碳排放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合理的森林采伐能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木生长,但盲目采伐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以生命周期评价法的B2B(business-to-business)模式为基础,采用过程分析法,核算森林采运过程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采运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约为7.530 6~11.659 8 kg/m3,约占其固碳能力的2.2%~5.7%;燃油消耗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CO2是其排放的最主要温室气体,碳排放量与集运材距离呈正相关;采伐段碳排放最少,仅0.573 6 kg/m3,索道集材、拖拉机集材排放分别是采伐段的1.04、1.72倍,运材段产生的排放量最多,当运材距离为40 km时,汽车运材和农用车运材排放量分别是采伐段的11.1和17.6倍;油锯采伐+索道集材+汽车运材为最优作业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森工作业的减排提供理论参考。
周媛李丹巫志龙周成军郑丽凤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法森林采运碳排放减排
基于采伐剩余物的生物质固体燃料利用评价
在生态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供求紧张的双重压力下,林木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正逐步成为未来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采伐剩余物作为一种林木生物质资源,分布广阔、能源化利用潜力大,直接燃烧是最原始的利用方法,但这种燃...
周媛
关键词:采伐剩余物固体燃料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综合评价
基于行业标准的木材生产作业系统碳排放被引量:11
2014年
以现行林业行业标准为基础,核算标准工序下木材生产的综合能耗量,并以此计算木材生产作业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在基本条件下机械化木材生产的碳排放在9.4050~12.3488 kg/m3,其中木材运材碳排放最大,约占65.3%~74.7%;其次为集材段(拖拉机占12.2%~15.7%,索道占11.0%~14.3%);碳排放作业过程还受气温、海拔及林型、蓄积量等的影响,尤其是采伐工序,平均条件下的油锯采伐碳排放是基本条件下的2.22倍.虽然木材运输在平均条件下的碳排放是基本条件的1.5倍,但由于木材运输阶段所占的排放比例最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提高车辆的使用率与尾气排放技术对降低木材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大意义;从碳排放角度看,油锯采伐—索道集材—绞盘机装车—柴油车运材—水运到材为最优作业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森工作业过程中合理选择木材生产作业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周媛郑丽凤周新年巫志龙周成军李丹
关键词:碳排放木材生产机械化
森林采伐对闽北天然次生林碳储量及其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科学合理地计量采伐对森林碳储量的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闽北天然次生林择伐与更新研究基地进行长期监测的基础上,结合伐木制品的碳储量及碳排放过程,综合分析了不同强度采伐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仅从乔木层生物量池看,弱度择伐后10 a碳储量已经超过伐前,中度择伐要15 a才能恢复,采伐强度越高,恢复所需要的年限越长。若考虑伐木制品的碳储量,则中度择伐需要10 a才能恢复到伐前,强度和极强度择伐需要15 a才能恢复,皆伐恢复较为困难,15 a后的碳储量仅为伐前的42.98%。从碳汇角度出发,闽北天然次生林宜采用中度以下的择伐。
郑丽凤周新年李丹巫志龙周成军周媛
关键词:森林保护学采伐强度碳排放碳储量
山地森林采伐后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动态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闽北山地天然次生林择伐试验样地15 a的跟踪调查,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3方面分析不同强度择伐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动态。结果表明:相对于未采伐林地,伐后10 a,弱度和中度择伐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恢复并略有改善,强度和极强度生态服务功能尚未恢复;伐后15 a,4种强度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得以恢复。从采伐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看,影响程度最大、最难恢复的是保育土壤,其次是涵养水源。因此,对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在确定择伐强度和择伐周期时,应考虑林分生态功能的修复过程。
郑丽凤周媛周新年李丹巫志龙周成军
关键词:森林生态服务择伐天然次生林生态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