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平
-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眶转移癌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眼眶转移癌临床表现、原发癌肿部位、治疗转归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肿瘤达眶尖或累及邻近颅内结构,需行开颅术式进行治疗的18例眼眶转移癌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原发肿瘤部位及治疗效果。结果 18例眼眶转移癌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原发癌来自肝癌者4例,肺癌者3例,乳腺癌者2例,肾癌者2例,胃癌者2例,结肠癌、鼻咽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者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疼痛、眼动障碍等。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眼球突出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眼眶转移癌发病率低,难以早期诊断;临床中需注意仔细查找原发病灶,并在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方面与其他眼眶肿瘤进行鉴别,便于准确诊断及选择积极合理治疗方式;该病总体预后差,手术目的为明确诊断、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其生存质量。
- 吴江平傅继弟张天明安裕志史季桐李永赵景武
- 关键词:眼眶转移癌手术
- 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 2016年
-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年3月至2014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27例。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眼眶CT和MRI检查,并行手术治疗,部分辅助化疗,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主要指标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流行病学、CT和MRI表现、病理特点和预后。结果16例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发生于眼眶外上壁,6例单纯发生于眶上壁,3例发生于眶外侧壁,2例同时累及眶外侧壁和颅底。病变均全部切除,术后症状均完全消失。3例有硬脑膜破坏,行硬脑膜切除和修补,4例有颞肌受侵犯。4例术后行化疗。平均随访2.36年,均未见病变复发和并发症。结论眼眶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是单发病灶的最佳治疗方法,术后可辅助化疗预后好。
- 赵尚峰张家亮史季桐傅继弟李永孙思吴江平康军
-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眼眶儿童
- 经颅硬膜外入路双层壁视神经管减压术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颅硬膜外入路治疗双层壁视神经管视神经损伤中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例经CT证实双层壁视神经管的视神经损伤患者,经颅硬膜外入路,切除气化筛窦构成的眶上壁至视神经管眶口,显微镜下切除气化的视神经管上壁,切断筛后动脉,自额筛缝之前咬除眶尖骨质及视神经管上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减压周径大于1/2而小于3/4,未剪开视神经鞘,封闭蝶窦及后组筛窦的漏口。结果6例患者均有效,其中3例视力达0.1及以上,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结论经颅硬膜外入路双层壁视神经管减压术是针对视神经管变异为双层时的有效治疗,具有减压范围充分的特点。视神经损伤患者为双层壁视神经管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 赵景武董浩吴江平宋维贤张天明
- 关键词:视神经视神经管减压术
-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后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VEGF)、血清内皮抑素(s-endostatin)的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s-VEGF和s-endostatin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s-VEGF、s-endostatin 水平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1)。在根治性手术组患者中,化疗前s-VEGF、s-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7 d、术后1 d和术后14 d(P<0.05)。姑息性手术组仅有化疗前s-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结论 PRAC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具有抗肿瘤作用;而化疗后 s-endostatin的水平下降,提示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抗血管生成制剂可能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 韩加刚李志霞安大立粱熙虹王烨王烨
- 关键词:结肠肿瘤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
- 环氧合酶-2及其抑制剂与结直肠肿瘤(文献综述)被引量:2
- 2004年
- 既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证明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肿瘤尤其是结直肠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 ,而COX 2抑制剂可以早期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同时对结直肠肿瘤也有治疗作用。
- 吴江平李志霞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结直肠癌
-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与微创治疗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及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疑诊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普通肠镜和特殊肠镜(放大肠镜和超声肠镜)检查,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微创治疗。结果30例患者术前经特殊肠镜检查均确诊为早期结直肠癌,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病变浸润深度超声肠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1.3%。本组结直肠癌大体形态分类以亚有蒂型居多(53.3%);腺体开口以ⅢL加Ⅴ为主(50.0%)。微创手术治疗16例(53.3%),开腹手术14例。随访12~67个月,除1例盲肠癌患者术后第8天并发急性肺栓塞死亡外,余29例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应用放大肠镜或超声肠镜检查对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率高;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微创治疗是可行的。
- 李志霞安大立王烨韩加刚吴江平
-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创治疗肠镜检查腺体体形
- 多原发性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 (MP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本院 1 0年间收治的MPCC共 1 7例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CC占同期收治大肠癌患者的 3 2 % (1 7 5 2 6) ,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 (SC)占 1 3 % (7 5 2 6) ,异时性多原发癌 (MC)占 1 9% (1 0 5 2 6)。结论 提高对MPCC的认识水平、保证术前对全结肠的检查、术中认真探查全结肠和术后密切随访 。
- 韩加刚安大立吴江平李志霞龚家镇
- 关键词:预后
- 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附88例报告)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手术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行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88例(90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7.5岁;视力完全失明64只眼(手术前视力完全失明组),有残存视力26只眼(有残存视力组),从受伤到手术平均时间7.5 d,均采用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观察和分析术后视力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视力完全失明组64只眼,其中视力改善25只眼(39.9%),达到有效视力16只眼(25.0%);有残存视力组26只眼,其中视力改善24只眼(92.3%),达到有效视力22只眼(84.6%)。残存视力组视力恢复明显高于视力完全失明组(P<0.01)。脑脊液漏3例(3.4%),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2.7%),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视功能恢复。
- 赵尚峰刘浩成李永董浩孙思邱锷张家亮吴江平王卫傅继弟康军
-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 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和血清内皮抑素的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2例大肠癌患者和28例对照组的sVEGF、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结果大肠癌患者sVEGF和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大肠癌患者sVEGF和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VEGF、血清内皮抑素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结论大肠癌患者的sVEGF和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 韩加刚李志霞安大立吴江平王振军
-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
- 内镜经鼻入路眶尖区占位病变切除术(附18例报告)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尖区占位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以突眼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18例眶尖区占位病变(6例眶内异物、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鼻眶沟通性粘液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全部均在内镜下经鼻筛窦进入眼眶内或眶尖区切除病变。结果眶内异物均一次性取出;4例眶尖区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切除,2例视力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8例沟通性肿瘤4例全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术后眼球突出及活动障碍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随访3个月至4年,2例炎性假瘤1例症状复发,再次手术后切除;其余病例均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内及眶尖区占位病变是切实可行的。
- 康军付继第史季桐张家亮周军刘浩成孙思邱锷杨澎吴江平
- 关键词:内镜颅底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