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恒军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超声速
  • 1篇带宽
  • 1篇弹体
  • 1篇导弹
  • 1篇导引头
  • 1篇一维距离像
  • 1篇遗传算法
  • 1篇优化设计
  • 1篇圆孔
  • 1篇散射
  • 1篇湍流模型
  • 1篇频率带宽
  • 1篇气动
  • 1篇气动外形
  • 1篇热流
  • 1篇热流密度
  • 1篇总压
  • 1篇总压恢复
  • 1篇总压恢复系数
  • 1篇阻抗匹配

机构

  • 5篇北京电子工程...

作者

  • 5篇刘恒军
  • 3篇郑日升
  • 2篇张庆兵
  • 1篇张庆兵

传媒

  • 2篇现代防御技术
  • 2篇推进技术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X”型布局锯齿唇口进气道的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与隐身一体化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针对"X"型布局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与隐身性能一体化设计研究,采用标准k-ωSST湍流模型和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A)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有/无锯齿进气道唇口飞行器流动机理和散射机理,获得了有/无进气道唇口的气动性能和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射频率15GHz时,采用锯齿外形进气道唇口的飞行器在垂直极化(VV)和水平极化方式(HH)时能够降低飞行器的RCS;在锯齿区域附近出现大量的小尺度激波和涡流结构,扰乱了进气道正常流动;无锯齿时,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大,其次是锯齿角度为90°外形,锯齿角度为45°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相对最小,主要是因为锯齿角度45°时的进气道进口泄漏量相对较小;得到了无锯齿时进气道的总压损失最小,同时,无锯齿进气道唇口飞行器的阻力系数相对较小。
郑日升戚开南张庆兵肖志河刘恒军
关键词:雷达散射截面气动外形高分辨一维距离像总压恢复系数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
带热流密度限制的推力可控导弹三维制导律被引量:1
2018年
传统三维制导律设计通常将三维空间分成垂直面和水平面分别考虑,容易导致耦合信息的缺失,同时没有考虑导弹红外导引头对导弹头部热流密度的限制和终端速度约束。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具有推力可控能力的导弹,在视线旋转坐标系的视线瞬时旋转平面内进行制导律设计。该制导律包含根据运动伪装理论设计的一种新的满足运动伪装条件的视线法方向加速度指令,以及通过变系数加权法综合考虑导引头热流密度限制及终端速度约束的视线方向加速度指令。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存在导引头初始对准误差时,该制导律在满足红外导引头对导弹头部的热流密度限制、终端速度约束以及轴向过载限制下对高速机动目标制导性能良好,视线角速率可控制在3(°)/s以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王宏涛石德平刘恒军
关键词:导引头热流密度
二元混压式进气道压缩段性能快速估算及优化被引量:1
2018年
冲压动力导弹的进气道性能决定了导弹动力系统的优劣,因此在冲压动力导弹设计初期,有必要对二元混压式进气道超声速压缩段性能进行快速估算及优化。针对该问题,提出将进气道外形进行参数化建模,建立基于特征线及边界层理论的进气道性能快速估算方法,并通过激波边界层干扰分离指标变量以及喉道流动参数二次修正,提高对进气道性能估算的精度。估算结果与CFD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了该方法可以对设计状态下二元混压式进气道超声速压缩段阻力系数、平均总压恢复系数及流量系数进行具有较高精度的快速估算,最大误差不超过1.5%。此外该方法与遗传优化算法结合,对进气道超声速压缩段外形设计参数进行快速优化,使进气道压缩段阻力系数下降了13.8%,表明该结合方法可在冲压动力导弹设计初期阶段提高二元混压式进气道的性能。
王宏涛石德平刘恒军
关键词:优化设计
弹体前缘圆孔凹槽有/无喷射流机理研究
2017年
为了研究不同圆孔凹槽直径及有/无喷射流流动机理,采用标准的k-w SST湍流模型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流体经过圆孔凹槽时,在圆孔凹槽边缘会形成膨胀波和压缩波,在圆孔凹槽内可能会形成涡流结构,并保持低速流体。当圆孔凹槽直径逐渐增加时,引起弹体壁面声速径向距离增加。同时,随着攻角的增大,圆孔凹槽内的静压逐渐降低;圆孔凹槽喷流速度的增加导致凹槽出口会出现激波现象,当喷流速度达到600 m/s时,凹槽出口激波强度明显增加,圆孔凹槽内静压减小。
郑日升张庆兵肖志河刘恒军戚开南
关键词:湍流模型附面层激波涡系结构
采用遗传算法对Jaumann吸波结构材料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以频率带宽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针对3层Jaumann吸波结构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不同介电常数,不同隔离层层数,不同隔离层厚度以及不同电阻参数对吸波材料反射率的影响;在吸波结构材料反射率T<-15 d B条件下,获得了较宽的频率带宽,并得到了该频率带宽内相应介电常数,隔离层厚度和电阻的优化参数。
郑日升张庆兵刘恒军肖志河戚开南
关键词:遗传算法反射率阻抗匹配频率带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