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倩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国不同地区学校周边食物环境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中国学校周边食物环境状况,为建设儿童超重肥胖防控支持性学校周边食物环境提供科学数据及参考。方法基于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4个市(区、县)的1309所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取监测区(县)内食品零售店铺和餐饮服务店铺的兴趣点(POI)数据,利用ArcGIS平台转换为食物环境点数据,并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获取学校周边食品零售店铺和餐饮服务店铺数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Dwass-SteelCrithlow-Fligner两两比较,比较不同地区学校周边食物环境差异。结果中国学校周边800、1200和1500 m范围内的食品零售店铺数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6个(P_(25)~P_(75):4~48个)、32个(P_(25)~P_(75):7~93个)和48个(P_(25)~P_(75):8~130个),餐饮服务店铺数量的中位数为37个(P_(25)~P_(75):7~136个)、77个(P_(25)~P_(75):16~272个)和113个(P_(25)~P_(75):18~377个)。学校周边1200和1500 m范围内,超过90%的学校周边至少有1个食品零售店铺或餐饮服务店铺,超过90%的学校周边同时有食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店铺。在学校周边800、1200和1500 m范围内,城市地区学校周边食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店铺数量分别明显多于农村地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周边800 m范围内东部地区食品零售店铺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餐饮服务店铺多于西部地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校周边1200和1500 m范围内,东部地区学校周边食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店铺的数量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P<0.01)。在学校周边1500 m范围内,城市地区、东部地区均有更多的学校周边同时有食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店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城市与农村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学校周边食物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和东部地区学
- 余倩李淑娟朱伶俐覃刚徐晓新杨振宇张倩赵文华
- 中国城乡中小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与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国城乡中小学校周边食物环境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建设儿童肥胖防控支持性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5—2017年)数据,选取其中6~17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超重肥胖状况。采用研究团队前期建立的学校周边食物环境数据获取及评价方法分析中国城乡中小学校周边800 m范围内食物环境状况。采用SAS 9.4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Wilcoxon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校周边800 m范围内食物环境对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学龄儿童63918人,平均年龄为(11.6±3.2)岁,超重肥胖率为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校周边800 m范围内有便利店(OR=1.09,95%CI:1.03~1.15)、超市(OR=1.17,95%CI:1.10~1.23)、菜市场(OR=1.23,95%CI:1.16~1.29)、快餐店(OR=1.17,95%CI:1.10~1.24)、中餐厅(OR=1.16,95%CI:1.09~1.24)、外国餐厅(OR=1.20,95%CI:1.15~1.26)和甜品店(OR=1.17,95%CI:1.12~1.22)均与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风险相关,超市(OR=1.17,95%CI:1.06~1.30)和外国餐厅(OR=1.14,95%CI:1.08~1.22)与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风险相关,菜市场(OR=1.13,95%CI:1.06~1.21)和甜品店(OR=1.09,95%CI:1.02~1.16)与农村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小学校周边800 m范围内的食物环境中有更多的便利店(OR=1.07,95%CI:1.02~1.12)、超市(OR=1.22,95%CI:1.17~1.28)、菜市场(OR=1.27,95%CI:1.21~1.32)、快餐店(OR=1.21,95%CI:1.16~1.27)和中餐厅(OR=1.22,95%CI:1.17~1.28)与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风险相关,有更多的超市(OR=1.21,95%CI:1.13~1.29)、菜市场(OR=1.18,95%CI:1.10~1.26)、快餐店(OR=1.12,95%CI:1.05~1.19)和中餐厅(OR=1.14,95%CI:1.06~1.21)与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风险相关,有更多的菜市场(OR=1.11,95%CI:1.04~1.18)、快餐店(OR=1.08,95%CI:1.01~1.15)和中餐厅(OR=1.09,95%CI:1.02~1.17)与�
- 李淑娟余倩杨振宇张倩赵文华
- 关键词:超重肥胖学龄儿童
- 中国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与儿童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了解中国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水平的关系,为建设儿童超重肥胖防控支持性学校周边食物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4个市(区、县)的1309所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学校周边食物环境数据。采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Dwass-Steel-Crithlow-Fligner两两比较;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水平的关系。结果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高流行水平地区的学校在周边800、1200和1500 m范围内的超市、菜市场和外国餐厅数量,以及在1500 m范围内的快餐店和中餐厅数量均明显高于超重肥胖中、低流行水平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学校周边1500 m范围内的超市数量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水平呈正相关关系(Z=2.34,P<0.05)。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不同流行水平地区的学校周边食物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周边1500 m范围内的超市数量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水平显著相关。
- 余倩李淑娟朱伶俐杨振宇张倩赵文华
- 关键词:儿童超重肥胖
- 我国农村低保人群住院服务可及性研究
- 2017年
- 目的分析比较农村地区的低保人群和非低保人群发生应该住院治疗而未住院的风险差异,提出增强低保对象住院服务可及性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2009年以分层整群抽样对5省农村居民入户调查获取的24 093个样本数据,描述低保和非低保人群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慢病患病率上的差异,并通过控制上述混杂因素,比较低保和非低保人群住院服务可及性的差异。结果控制混杂因素后,低保人群发生该住院而未住院的概率是非低保人群的2.06倍(P<0.001),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增长。结论农村低保人群的住院服务公平性和住院服务可及性较差,应加大对该人群的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其住院服务可及性,以更好地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 田固徐晓新余倩
- 关键词:住院服务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学校周边食物环境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探索学校周边食物环境研究方法,为我国学校周边食物环境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现有研究中食物环境评价指标和高德地图兴趣点(POI)分类编码形成学校周边食物环境评价指标。利用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取学校周边食物供应环境的POI数据,利用ArcGIS平台转换为食物环境点数据。于2021年11月选取北京市5个区的25个学校进行试用,分析学校周边食物环境状况。采用Stata 13.0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采用Dunnett’s 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将便利店、超市、菜市场、快餐店、中餐厅、外国餐厅和甜品店7个指标作为学校周边食物环境评价指标,以被评价学校为中心构建200、800、1200和1500 m的周边圆形缓冲区。北京市处于中心城区、郊区和远郊区的学校周边800 m范围内的便利店数量中位数分别为19、10和0个,中心城区的便利店数量明显多于远郊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校周边1500 m范围内,中心城区、郊区和远郊区的快餐店数量中位数分别为128、89和9个,中餐厅数量中位数分别为351、218和51个,外国餐厅数量中位数分别为50、17和0个,甜品店数量中位数分别为18、12和0个,中心城区4类餐饮服务店铺数量均明显多于远郊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可以科学、有效地获取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信息,并能对不同区域学校周边的食物环境进行定量分析。
- 余倩李淑娟徐晓新杨振宇张倩赵文华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成人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转归状态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评估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测量乙型肝炎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地坛医院4种疾病状态下的乙肝患者各60例,采用EQ5D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基于日本的人群偏好积分体系,利用多元广义线性模型评估各状态下患者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结果:在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乙肝4个状态下患者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值为: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值为0.818±0.038,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值为0.802±0.033,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值为0.632±0.053,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效用权重值为0.406±0.066。结论:患者患病程度越严重,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差,生命质量效用权重越低。
- 余倩范小玲张曦金承刚
- 关键词:乙型肝炎广义线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