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永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分子
  • 3篇电离
  • 3篇NE
  • 3篇CO
  • 2篇带电粒子
  • 2篇电场
  • 2篇电极
  • 2篇电离反应
  • 2篇电粒子
  • 2篇电压
  • 2篇电压源
  • 2篇质谱
  • 2篇质谱仪
  • 2篇中分子
  • 2篇双缝干涉
  • 2篇离子
  • 2篇解离
  • 2篇均匀电场
  • 2篇间质
  • 2篇飞行时间质谱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近...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11篇高永
  • 9篇马新文
  • 8篇张少锋
  • 6篇朱小龙
  • 5篇赵冬梅
  • 5篇郭大龙
  • 5篇闫顺成
  • 4篇冯文天
  • 3篇张瑞田
  • 3篇张敏
  • 2篇苏茂根
  • 2篇李斌
  • 2篇张少峰
  • 1篇张鹏举
  • 1篇梁贵云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2篇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态选择电荷交换实验测量以及对天体物理软X射线发射模型的检验被引量:1
2021年
在高温天体等离子体环境中,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荷交换是天体物理环境中软X射线发射的重要机制之一.电荷交换软X射线发射相关的天体物理建模需要大量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数据,目前这类数据主要来自于经典或者半经典的原子碰撞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系统测量了炮弹能量为1.6—20.0 keV/u Ne~(8+)与He的单电子俘获n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将测得的相对态选择截面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以及分子库仑过垒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在弱反应通道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结合天体物理中常用的l分布模型,计算了1.6和2.4 keV/u Ne~(8+)与He之间电荷交换中的软X射线发射谱,通过与近期实验测量的X射线谱比较,发现计算的软X射线谱强度明显偏离已有的测量值.这些研究表明,多通道Landau-Zener方法、分子库仑过垒模型以及l分布模型在定量描述电荷交换态选择截面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将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天体物理的X射线背景研究中,可能导致对天体等离子体参数的描述不够准确.
徐佳伟许传喜张瑞田朱小龙朱小龙赵冬梅冯文天赵冬梅梁贵云郭大龙高永张少锋
关键词:电荷交换软X射线
中能Ne^(4+)离子诱导的羰基硫分子三体碎裂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56 keV/u的Ne^(4+)离子与羰基硫(OCS)气体的交叉碰撞实验,研究了Ne^(4+)离子诱导的OCS^(3+)的碎裂动力学.通过符合探测三个末态离子,重构了OCS^(3+)离子三体碎裂对应的牛顿图和Dalitz图,并明确区分了直接解离和次序解离两种碎裂过程.重构了OCS^(3+)离子解离过程的动能释放(KER)分布,发现其峰值在25 eV处,同时在18 eV处有肩膀结构的存在,其中25 eV左右的峰来源于直接解离过程,18 eV处的肩膀结构来源于次序解离和非次序解离两种过程.通过分析不同能量和不同电荷态下重离子碰撞实验所得到的KER谱,发现微扰强度不是影响态布居的主要因素.OCS^(3+)次序解离中的第二步KER的峰值在6.2 eV处.结合以往的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多电离态的分子发生次序碎裂的根源在于二价离子碎片存在亚稳态,而重构得到的第二步KER可以反映亚稳态离子的电子态信息.
申丽丽闫顺成马新文朱小龙张少锋冯文天张鹏举郭大龙高永海帮张敏赵冬梅
关键词:羰基硫
基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聚焦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聚焦方法及装置,包括:将n+n’个相同的电极片共轴绝缘排列,其中,第1片电极片至第n片电极片的间距为L<Sub>1</Sub>,第n片电极至第n+n’片电极的间距为L<Sub>2</Su...
高永赵冬梅张少锋马新文
文献传递
低能N^(6+)离子与Ne原子碰撞的单电子俘获研究
2021年
采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技术,实验测量了能量为6和8.6 keV/u N^(6+)-Ne碰撞的单电子俘获过程,得到了主量子数n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和炮弹离子的散射角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单电子主要被俘获到n=3和n=4的态。这与分子库仑过垒模型计算的反应窗所预测的结果符合。同时,实验获得了单电子俘获到n=3和n=4量子态的角微分截面,此结果与经典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碰撞反应过程的多通道耦合效应。
许传喜徐佳伟朱小龙苏茂根苏茂根郭大龙赵冬梅郭大龙高永张瑞田马新文
关键词:单电子俘获
重离子诱导的CO2分子电离解离机理实验研究
寻找影响化学键断裂的依赖因素以便在原子分子尺度上操控化学反应,是分子碎裂研究的重要目标。这一领域在Neumann等人[1]发现CO2的次序解离后,变得非常活跃。但是,次序解离的具体过程至今尚不清楚。
闫顺成朱小龙李斌高永马新文
关键词:重离子亚稳态
50keV/u Ne8+与CO转移电离反应中分子轴取向效应测量
高永张少峰朱小龙闫顺成冯文天张瑞田郭大龙李斌汪寒冰黄忠魁海帮张敏马新文
不对称双缝干涉中核-核散射相位差测量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假设是量子力学的基石,但是这个假设不能从其他基本原理推导获得,只能通过实验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因此,粒子的波动性被证明以后人们又提出了"延迟选择"等新实验1研究波粒二象性.利用双原子分子充当双缝研究粒子...
高永马新文张少锋朱小龙冯文天郭大龙
关键词:物质波双缝干涉
离子与CO分子碰撞中的非对称杨氏双缝干涉
高永张少锋朱小龙郭大龙张瑞田冯文天海帮张敏吴晓霞马新文
基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聚焦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聚焦方法及装置,包括:将n+n’个相同的电极片共轴绝缘排列,其中,第1片电极片至第n片电极片的间距为L<Sub>1</Sub>,第n片电极至第n+n’片电极的间距为L<Sub>2</Su...
高永赵冬梅张少锋马新文
50 keV/u Ne^(8+)与CO转移电离反应中分子轴取向效应测量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研究了50 keV/u Ne^(8+)碰撞CO转移电离反应中生成的CO^(2+)碎裂过程。通过重构分子离子爆炸碎片C^+和O^+的三维动量,获得了质心系中CO^(2+)碎裂过程中释放的动能(KER)。在KER谱中发现了来自亚稳态~1Σ^+,~1Π,~3Π解离的峰、~3Σ^+态解离的峰和~1Σ^+(II)态解离的峰,同时发现了排斥态~3Σ^-的贡献。在~3Σ^-态解离的分子轴取向分布中,首次观测到CO^(2+)解离的分子轴取向效应。
高永张少峰朱小龙闫顺成冯文天张瑞田郭大龙李斌汪寒冰黄忠魁海帮张敏马新文
关键词:CO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