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峰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敦煌研究院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考释被引量:5
- 2016年
- 考释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券顶的壁画,确定其中6幅壁画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推测其余壁画大多出自该经。结合两侧壁壁画分析,认识到该窟是一个以观音为主尊、内涵丰富的洞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的考证,揭示了北宋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同时纠正了以往学界对第17窟年代的推定,即并非唐西州时期。结合窟内供养人族属的认定,我们初步将该窟壁画的绘制年代界定在北宋初(10世纪末)至回鹘归顺蒙古之前(13世纪初)。
- 陈爱峰
- 关键词:高昌回鹘观音
- 净土的选择:柏孜克里克第29窟六字观音经变考释被引量:2
- 2018年
-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第29窟修建于蒙元统治下的高昌回鹘时期。左侧壁的六字观音经变,主尊为六字观音,两侧各有三身观音,共同构成本地颇为流行的七观音;结合回鹘文文献,可以看出六字观音与七观音信仰在高昌回鹘的盛行。六字观音经变与正壁的弥勒净土变、右侧壁的阿弥陀净土变之间的关系,若从观音信仰的角度分析,即信仰者一方面希望通过祈求观音而得到现世的佑助,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称颂阿弥陀和弥勒而得到来世的往生。但弥勒位于正壁,而阿弥陀却"偏居"侧壁,这可能反映了出资修建洞窟的功德主在选择往生何种净土时,更倾向于弥勒净土。
- 陈爱峰
- 高昌故城东南佛寺与藏传佛教被引量:4
- 2013年
- 吐鲁番高昌故城的东南佛寺是一所藏传佛教寺院,修建于西夏后期至元代,建筑布局为前殿后塔形式。佛殿内残存的壁画显示出了浓厚的藏传佛教风格,表现的主题是五方佛;佛塔是在印度及中亚流行的十字形佛塔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后为藏传佛教所独爱,先流行于西藏,后传播到敦煌,最后传至吐鲁番等地。
- 陈爱峰吾买尔.卡德尔
- 关键词: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