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悦

作品数:10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农业
  • 4篇农户
  • 4篇
  • 3篇低碳
  • 3篇低碳农业
  • 3篇休耕
  • 3篇影响因素
  • 2篇实证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农地
  • 2篇复耕
  • 1篇调查数据
  • 1篇中国农业
  • 1篇人文
  • 1篇生产项目
  • 1篇实证证据
  • 1篇退耕还林还草
  • 1篇退耕还林还草...
  • 1篇农户调查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0篇邓悦
  • 6篇姜志德
  • 6篇陈儒
  • 4篇赵敏娟
  • 3篇徐婵娟
  • 1篇谢晨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运用胜任素质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从层次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维度出发,基于内层、中层、外层三个层次和低碳农业知识、意识、态度与行为四个要素构建了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陕西泾阳275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整体偏低且个体差异明显,农民低碳农业胜任素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低碳农业的意识、态度、行为和知识,呈现出由内向外扩展的空间结构。对素质较低者而言,低碳农业意识和态度对其胜任素质影响显著且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对素质较高者来说,低碳农业知识对其胜任素质影响显著且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两类农民素质外显至低碳农业生产行为的程度都较浅。
徐婵娟陈儒邓悦姜志德
关键词:农民低碳影响因素
基于修正碳计量的区域农业碳补偿时空格局被引量:16
2018年
加快实现生态补偿公平价值目标是提升生态资源利用地区公平性的关键举措。为此,将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引入到农业碳补偿的研究框架,结合农业碳绩效模型与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构建农业修正碳计量,采用2007—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进行碳补偿额度测算,继而运用ESDA空间分析技术探索区域农业碳补偿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中国八大人文地理区在2007—2015年期间低碳农业发展并非完全有效,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经农业修正碳计量测算后,碳排放与碳汇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发生一定变动,农业碳补偿由修正前东南向西北的'升—降'格局调整为整体上升趋势,其中资源禀赋较差的区域碳补偿额度均有所提升,农业碳补偿的地区公平性增强。在时空演变方面,修正后农业碳补偿额度逐年递增,其中山东、河南地区为农业碳补偿热点区,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地区为农业碳补偿冷点区,八大人文地理区农业碳补偿表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华北与华中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随着这种效应逐渐减弱,农业碳补偿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也持续增强。因此,建立区域间横向农业碳补偿制度对于提升低碳农业发展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陈儒邓悦姜志德
农业生产项目的综合碳效应分析与核算研究——基于陕西安塞的农户调查数据被引量:19
2017年
通过构建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测算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量化分析了农户农业生产项目上的综合碳效应。研究表明:综合碳效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且具体项目分布特征各异。碳排放效应主要集中在玉米、茄子、苹果、刺槐、羊生产项目上,具体体现在农资投入、农业能源投入、农田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畜禽饲养五个生产环节,以化肥、粪肥、农药、农膜投入和作物秸秆、薪柴燃烧排放为主,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减排效率;碳汇效应源于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固碳,其中79.17%的碳汇量源于土壤层固碳,92.38%的碳汇量集中在生态林草类项目上,且该项目碳生态效率最优;畜禽养殖项目碳经济效率最优,饲料作物种植产生的碳汇量很好的抵消了该项目碳排量;草本经济作物类项目碳生产效率最优,但碳排放强度和密度最大,导致该类项目净碳汇量总计亏损136.498吨碳;除草本经济作物外,其他项目均表现出正的净碳汇效应,以生态林草类项目贡献最为突出,农业生产项目整体净碳汇效应良好。
陈儒邓悦姜志德
关键词:生产项目农户数据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复耕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1
2016年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采用调研获取的17省(市、自治区)1757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复耕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退耕区复耕可能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依据复耕可能性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复耕可能性较高和较低两类地区。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是影响退耕区复耕可能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非最重要因素,在复耕可能性较高的地区,退耕补贴依然是影响该地区农户复耕决策的重要因素,农户做出复耕决策受本地区其它农户的影响较大。在复耕可能性较低的地区,退耕农户较高的退耕积极性降低了复耕发生的概率,农户的复耕意愿和复耕预期对复耕可能性的影响程度也随着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而降低,退耕补贴已经不再是该地区农户复耕决策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在政策设计上应考虑降低或停止农户的退耕补助,探索构建以碳交易为主的市场化补贴机制。此外,两类地区退耕农户均十分注重工程的实施效果,在政策设计中应加强对工程后期成果的维护。
陈儒邓悦姜志德谢晨
关键词:复耕影响因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休耕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被引量:14
2021年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锐减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中国亟需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与转变经营方式,以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作为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的可持续农业经营方式,休耕是否有助于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已成为亟待解答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中国西北休耕试点区124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多变量Probit、SUR回归、Heckman两步法以及工具变量法等方法,从就业决策、就业选择、就业强度以及就业收入4个方面,较全面系统地检验了休耕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休耕能提高农户非农就业的概率,但作用空间十分有限,且主要使农户倾向于选择非农经营;休耕对农户非农就业强度的影响主要是提高了其非农就业时间,而非就业人数,农户外地务工人数之所以增加只是休耕促使其家庭内部劳动力由本地务工转向外地务工的结果;休耕有利于增加农户非农总收入、外地务工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这主要通过提高相应的非农就业时间来实现。(2)异质性分析表明,休耕参与程度对农户非农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只有将耕地全部参与休耕才能显著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概率,只有将家庭绝大多数耕地参与休耕才能显著提高农户非农就业强度和收入;休耕有利于纯农户与I兼农户非农就业并增加非农收入,对II兼业农户无促进效果;休耕显著提高了劳动力高年龄组农户非农就业强度与收入,对劳动力低年龄组无影响,且劳动力高教育组农户非农就业效果明显高于低教育组。本文不仅有助于填补已有文献的不足,对完善休耕政策以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也具有一定的经验参考价值。
谢先雄邓悦刘霁瑶卢玮楠赵敏娟
关键词:农户非农就业就业选择就业收入
资产专用性可促进休耕后农户复耕吗?——来自西北生态严重退化休耕试点区的实证证据被引量:7
2021年
基于西北生态严重退化休耕试点区605个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从复耕意愿和复耕比率两方面检验了资产专用性对休耕结束农户复耕决策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64.13%的休耕农户愿意在休耕结束后复耕,且其中近95%愿意将休耕地全部复耕;近36%的农户不愿复耕,休耕到期后“谁来复耕”的问题依然较严峻。实证检验表明,人力资本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土地资产专用性和地理位置专用性均能显著促进休耕结束后农户复耕决策。具体而言,务农劳动力占比、生产性机械拥有情况和土地地形条件对农户复耕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培训和土地耕作条件仅对农户复耕比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村到县政府所在地的距离负向影响农户复耕比率。为此,要确保土地“休而不荒、休有人种”和提高农户复耕积极性,应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推广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注重提高农户农业机械水平,并将土地整治和田间基础设施完善纳入休耕管护中。
谢先雄邓悦杜瑞瑞赵敏娟
关键词:资产专用性
低碳农业技术梳理与体系构建被引量:22
2017年
通过对农业活动中各个生产环节的碳效应进行深入剖析,确定相应环节的碳减排或固碳潜力,并在充分回顾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低碳农业技术进行梳理,试图筛选并构建一套低碳农业技术体系,为实现农业活动中各生产环节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效应主要来源于耕作、灌溉、施肥、施药、农膜使用、农业机械使用、秸秆处理、畜禽养殖、畜禽粪便处理和林草地保护十个农业生产环节,文章以此构建了低碳耕作技术体系、低碳灌溉技术体系、低碳施肥技术体系、低碳施药技术体系、农膜低碳使用技术体系、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畜禽低碳养殖技术体系、畜禽粪便低碳处理技术体系和林草地保护技术体系共9个方面的低碳农业技术体系。
邓悦陈儒徐婵娟姜志德
关键词:低碳农业
黄土高原退耕区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务对不同模式的碳效应和碳密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规模是影响不同模式碳排放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黄土高原退耕区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效率比较分析,最终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显化为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设施有机生态生产模式、旱区节水生产模式、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4种类型。
陈儒徐婵娟邓悦姜志德
关键词:低碳农业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市域尺度下中国农业低碳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来自种植业的检验被引量:10
2021年
识别农业低碳发展空间异质性,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狭义农业——种植业为研究对象,借助低碳农业发展理论,构建农业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357个市域尺度下的中国农业低碳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低碳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市域尺度下中国农业低碳发展综合水平由西南—东北一线向东南、西北两侧递减,而碳生产水平指标对综合水平的影响最大;空间相关性表现为,西南地区、大兴安岭区农业低碳发展水平呈"高—高"聚集,辽宁、新疆和华中地区基本呈"低—低"聚集,其他地区则呈高低聚集的状态;此外,地形引起的社会经济等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2)在空间上,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规模化对农业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力呈"U"型与倒"U"型特征,劳动生产率对农业低碳化水平的影响由西到东呈"正向-负向-正向"的"U"型变化趋势;农业规模化呈南北低、中部高的倒"U"特征。城镇化水平对农业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则由西向东逐步递减。
邓悦崔瑜卢玮楠赵敏娟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种植业
农地休耕如何影响农户收入?--基于西北休耕试点区1240个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被引量:21
2020年
本文基于甘肃省1240个农户的两期面板微观数据,利用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休耕试点政策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农地休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农地休耕可使农户年总收入提高0.4978万元,增幅为10.35%,这一效应,在剔除休耕补贴后依然存在,但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群体间存在差异,突出表现为“益富不益贫”的特点。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休耕主要通过提高转移性收入的直接作用和促进非农就业由此提高非农收入的间接作用两条途径来促进农户增收,且以增加的非农收入贡献度最大。其中,非农收入的提高主要源于农户外地务工人数和收入增加;休耕减少了种植业收入,但难以通过口粮补贴来完全弥补这一收入损失,增加的社保收入和亲人馈赠收入是损失弥补的关键;休耕不会影响农户资产性收入,也不存在促进畜牧业收入增加的农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还发现,农地休耕的增收效应在不同参与程度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户群体间均存在差异。
谢先雄赵敏娟蔡瑜邓悦
关键词:农户收入休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