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真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下水
  • 3篇污染
  • 2篇地下水污染
  • 2篇水污染
  • 2篇综合评价
  • 1篇地下水保护
  • 1篇地下水污染风...
  • 1篇地下水污染风...
  • 1篇地下水质
  • 1篇地下水质量
  • 1篇遗传算法
  • 1篇饮水健康
  • 1篇原位生物修复
  • 1篇致癌
  • 1篇生物修复
  • 1篇水保护
  • 1篇水质
  • 1篇水质量
  • 1篇终身
  • 1篇污染地下水

机构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工...

作者

  • 5篇何江涛
  • 5篇许真
  • 4篇马文洁
  • 3篇曾颖
  • 1篇刘玉梅
  • 1篇姜烈
  • 1篇王红娜

传媒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对比分析:以北京市平原区为例被引量:13
2015年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区划及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体系包括UN体系和WP体系.两种体系基础要素均包括地下水固有防污性能、含水层富水性、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源保护区和污染负荷,但是5个基础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为探讨两种体系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及造成差异性的原因,对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分别采用UN体系和WP体系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N体系和WP体系存在明显差异,2种体系的评价等级空间分布趋势相似,均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同等级覆盖范围差异较大;并且评价体系构成的层次问题、评价要素的叠加规则及评价过程中运用的分级方法都可能对UN体系和WP体系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造成影响.UN体系和WP体系评价方法都适用于平原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但是2种评价体系考虑的侧重点不同.
王红娜何江涛马文洁许真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污染负荷
地下水质量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近年来随着污染加剧,地下水中检出的污染指标种类不断增加,新修订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水质指标由GB/T 14848-1993的39项增加至93项,其中大部分为有机毒理学指标。原有的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因不能区分毒理学指标和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的差异,评价结果容易产生歧义,且评价结果不符合地学统计特征,已不再适用。为此在反复摸索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标分类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单指标质量分类统计法评价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利用单指标最大分类确定法评价毒理学指标,最终结果分别给出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级别和毒理学指标级别,同时给出毒理学指标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以供参考。该方法在淮河流域某地区的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中应用结果显示,评价结果简单明了,符合地学统计特征,与内梅罗指数法相比,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地下水质量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可有效解决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容易产生歧义和误导的问题,满足常规指标和毒理学指标的综合评价,能够更好地综合体现地下水水质信息。
许真何江涛马文洁曾颖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地下水污染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近年来随着污染的加剧,地下水中检出的污染指标种类不断增加。原有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未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突出考虑,对指标性质差异性也未考虑,已不适用。在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考虑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水质差异巨大,天然劣质指标的参评容易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单独考虑。另外,判别组分信息,分别对天然组分与人工组分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指标分类的污染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将其运用到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中总硬度、铁、锰、氟化物、苯并(a)芘5项指标为劣质指标。研究区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以Ⅰ级、Ⅱ级为主,Ⅳ级中污染、Ⅴ级重污染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的城区;毒理学指标以3级为主,其次为4、5级。评价结果简单明了,物理意义明确,对比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地下水污染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对劣质指标进行了考虑,有效解决了评价结果偏差、夸大污染程度与范围、不同性质指标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综合体现了地下水污染信息。
许真何江涛马文洁曾颖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
中国地下水水源饮水健康基准值的建立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地下水中污染物检出的增多,进行水质评估时大量指标没有参考依据,导致很多监测数据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严重浪费。旨在综合国外基于健康评价基准值(HBSL,Health-Based Screening Levels)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构建适用于我国的地下水水源饮水健康基准值体系。HBSLs的建立分为汇总指标清单、建立参数数据库、计算基准值三个步骤。参考美国环保局及国际癌症中心制定的指标致癌分级,将污染物分为致癌物质、潜在致癌物质和非致癌物质三类;调研各数据库,获取参考剂量、致癌斜率因子和终身健康咨询值三项参数,并筛选构建HBSLs的参数数据库。运用参考剂量和致癌斜率因子分别计算非致癌物质与致癌物质的HBSLs,对于潜在致癌物质则采用量化风险法或低剂量线性外推模型确定HBSLs。根据计算结果的差异性,提出了四条原则,完成指标基准值的筛选。HBSLs的建立对地下水质量标准是重要的补充。
曾颖何江涛马文洁许真
硝酸盐污染地下水原位碳源注入生物修复优化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北京某场地生活垃圾填埋场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针对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建立生物耦合Monod(RT3D)溶质运移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法(SA)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羽治理区开展了碳源(乙醇)注入备选井方案和原位生物修复系统进行模拟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硝酸盐氮浓度降低到10mg·L-1的目标下,GA和SA两种优化方案均优化确定相同的3口碳源注入井,比原设计节省15口井。100d后硝酸盐氮生物降解总量去除率分别为90.78%和84.51%。碳源注入井的布置方式呈三角点布置,且上游点的碳源注入量大于其他两点注入量。原位生物修复两种优化算法对比表明SA优化系统治理成本比GA节省1.46%,且收敛性强,波动性小,但计算时间较长。
姜烈何江涛许真刘玉梅
关键词:硝酸盐原位生物修复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