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婷
- 作品数:14 被引量:23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武川地区春玉米生长季水热资源和安全播期变化特征
- 2019年
-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玉米种植界限北移且气象灾害频发。为给内蒙古武川地区在合理调整品种布局和优化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上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利用武川地区1961-2018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对该地区春玉米生长季水热资源和安全播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川地区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为99~156d,≥10℃的活动积温值为2051.4℃·d,并以66.0℃·d·(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5、9月活动积温稳定性较差。春玉米始播期显著提前、最迟播期显著推迟,各年代可播种成熟的年份数增加。全生长季降水量为299.8mm,5月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8月降水量显著减少。玉米全生长季中旱灾达到"十年七旱",8月干旱灾害不断加重。
- 王潇潇潘学标陈燕丽胡莉婷魏培赵海涵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热资源玉米灾害
- 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气候年型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利用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5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依据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的异常度划分10个气候年型,分析气候年型及其潜在产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定量研究气候变化对不同气候年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a来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少雨年型发生频次最多,平均为15.8次;多雨年型和寡照年型次之,暖湿年型和高温年型最少。河北中部和山东的中部地区容易出现少雨年型和多雨年型,暖干年型主要出现在华北平原北部地区,寡照年型空间差异性较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区正常年型和多雨年型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暖年(暖干年型、暖湿年型和高温年型)和寡照年型显著增加(P<0.05)。降水和光照是限制华北平原夏玉米气候潜在产量的主要因子,与正常年型相比,降水偏少的年型(少雨年型、暖干年型和冷干年型)气候潜在产量减少超过15%,其中暖干年型对潜在产量影响最大;寡照年型下潜在产量减少了12.5%,且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 马雪晴胡琦潘学标潘学标胡莉婷王靖黄彬香胡莉婷
- 关键词:华北平原气候年型夏玉米
- Matlab在气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气象要素的M-K检验突变分析被引量:32
- 2019年
- Mann-Kendall检验法(M-K法)是用于提取序列变化趋势的有效工具,也是“应用气候学实习”课程中重要的授课内容。由于M-K检验法计算过程较为繁琐,本文介绍了应用Matlab软件实现M-K法中统计量的自动计算,并基于Matlab-GUI实现了界面操作和自动制图,提高了处理数据和教学的效率。M-K法突变检验计算的难点在于秩序列s k的计算,可以通过双重for循环来实现,图片保存的位置、格式和名称可以通过对话框自主选择,图片可以保存为:.jpg、.bmp、.png、.gif等格式。
- 胡琦马雪晴胡莉婷王雅婧徐琳潘学标
- 关键词:MANN-KENDALL检验突变
- 基于模型的区域棉花产量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 利用阿克苏地区1991-2011年的棉花产量资料、气象资料和棉花的物候资料,研究一种通过运用COSIM棉花模型,并结合该地棉花适宜播种期区间进行预测该地2011年棉花产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运用COSIM模型并结合播种...
- 胡莉婷潘学标王雪姣
- 关键词:棉花
- 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光热资源变化及其影响被引量:20
- 2018年
- 利用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5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以≥10℃活动积温和太阳辐射分别为热量资源和光照资源指标,从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分析夏玉米生长季光热资源线性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定量研究光热资源变化对夏玉米潜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呈显著增加趋势,各积温等值线均发生明显北移现象;所有站点夏玉米生长季辐射资源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与1961-1980年相比,近15a(2011-2015年)研究区夏玉米生长季≥10℃活动积温增加1.8%,太阳总辐射量减少16.2%。研究时段内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变化率为-28.3kg·667m^(-2)·10a^(-1)(P<0.05),高值区面积随着时段变化不断减少,表明辐射资源减少对光温潜在产量的负作用大于热量资源增加带来的正作用。目前研究区夏玉米单产仅达到光温潜在产量的27.5%,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研究还需综合考虑光、温、水、农艺措施等气候要素和社会要素的影响,为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布局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 杨鹏宇胡琦马雪晴胡莉婷胡莉婷闫梦玲黄彬香潘学标黄彬香
- 关键词:华北平原热量资源太阳辐射夏玉米生长季
- 1961-2014年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7
- 2017年
-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国气候在3个时间段(时段1:1961-1980;时段2:1981-2000;时段3:2001-2014)中经历了变湿到变干的过程;不同地区干湿状况变化差异很大,干旱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1961-2014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ET_0呈显著下降的趋势,61.6%的站点出现"蒸发悖论"现象。南方大部分地区和新疆的西北部由于降水量增加和ET_0减少,气候变湿;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和ET_0增加,气候呈显著变干的趋势。ET_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风速的负贡献率是引起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时段内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对ET_0的负效应超过温度上升对ET_0的增大作用,导致全国ET_0总体呈下降趋势。
- 胡琦董蓓潘学标姜会飞潘志华乔宇邵长秀丁梦琳尹紫薇胡莉婷
- 关键词: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湿润指数贡献率
- 基于SPEI_K_C的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冬小麦和夏玉米(麦玉)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资源紧缺的区域,农业生产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该研究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基础上,引进作物系数(K_C)改进SPEI指数,并基于改进后的SPEI_K_C指数从作物生长季尺度、关键生育期尺度以及麦玉周年尺度分析1961—2017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干旱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SPEI_K_C指数在华北平原麦玉周年干旱评估中的适用性优于SPEI_TW指数(采用Thornthwaite公式计算的SPEI指数)和SPEI_PM指数(采用Penma-Monteith公式计算的SPEI指数):在(实际)有旱(指数)评估为有旱情况下,SPEI_K_C指数在代表气象站点的平均准确率为76.13%,较SPEI_TW指数、SPEI_PM指数均有提高;在无旱评估为无旱情况下,SPEI_K_C指数准确率为85.67%,较SPEI_TW指数、SPEI_PM指数分别均有提高。2)小麦关键生育期和小麦生长季的空间分布均呈轻旱在河北北部较高,重旱在研究区中部较高分布,玉米关键生育期和玉米生长季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中旱在河北北部较高,重旱在山东西部较高分布。总体来说,研究区的东南部干旱频率小于西北部,山东半岛地区和河北中部旱情较轻,河南省干旱严重。3)年代际干旱程度总体呈略微减小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大部分研究尺度的轻旱发生频率增加,所有研究尺度的中旱和重旱发生频率减小;小麦关键生育期、小麦生长季以及玉米生长季的干旱频率减小,玉米关键生育期和麦玉周年尺度干旱频率增加。研究结果能够为正确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干旱分布和变化,进而采取合理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 马雪晴胡琦王靖潘学标张君王晓晨胡莉婷和骅芸李蓉邢梦媛
- 关键词:干旱作物降雨作物系数华北平原
- 广西典型地区水稻产量形成要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为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地区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利用2007—2016年4个典型试验点水稻区域试验的3个品种的产量相关数据,针对水稻5个产量构成要素,分析不同地点及不同品种的表现,并通过不同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各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对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穗数和穗粒数,各产量要素间差异不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结实率,其次是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回归分析揭示了3个品种各自的培育优势;通径分析解析了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差异程度。根据分析结果,对广西水稻品种培育与栽培提出建议,在优先保障结实率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平衡。
- 陈飘李家文黄彬香胡莉婷谭英潘学标
- 关键词:产量构成要素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
- 基于COSIM模型的棉花区域产量动态预测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提高基于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产量动态预测的准确率。【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采用1991―2014年的气象资料、棉花产量资料和棉花的物候资料,通过应用COSIM棉花模型分别以多年平均播种期和适宜播种区间内多个播种期作为播种期输入,比较分析两种产量预测方法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预报准确率均在90.0%以上,在阿克苏市均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对比分析得出,在棉花生育期内按照月份进行产量动态预测时,以及预报年份实际播种期不确定时,基于适宜播种期区间的多播种期预测方法的预报准确率更高。【结论】研究结果为阿克苏市提供了两种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棉花产量预报方法 ,针对不同预报年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预报方法可以提高预报准确率,同时可为其他棉花产区的产量动态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 胡莉婷潘学标王雪姣胡琦
- 关键词:棉花播种期
- 基于COSIM模型的新疆棉花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被引量:13
- 2017年
- 该文在对棉花生长模拟模型COSIM进行模型调试、验证实现本地化应用的基础上,探讨运用作物模型进行棉花产量动态预报的方法,重点解决未知气象数据替代问题。作物模型应用于产量预报时,未来天气的不确定性是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关键因子,该影响随着当年实际天气数据增多而减小。该文以近50 a的气象数据,依次替代预报日至收获期的气象数据(即预报日之前使用预报年当年气象数据,预报日之后使用替代年气象数据),模拟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以近50、40、30、20、10、5 a历史气候数据依次替代预报日之后的逐日数据获得的模拟产量平均值作为预报产量,根据对预报准确率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以近10 a实测数据替代获得的模拟产量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报产量。经验证该预报方法对不同播种时间棉花产量动态预报的准确率在81.3%~99.6%,预测精度较好。作为案例分析,该文仅进行每月1次预测分析,实际应用中可进行逐日替代动态预报,经过进一步改进,提高预报精度,未来可望达到业务应用水平。
- 王雪姣潘学标王森胡莉婷郭燕云李新建
- 关键词:棉花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