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衡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模块化教学
  • 2篇教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理性
  • 1篇应用型人才
  • 1篇视阈
  • 1篇文学发生
  • 1篇伦理
  • 1篇模块化教学模...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改革
  • 1篇近现代
  • 1篇课程
  • 1篇教学模式
  • 1篇高等教育
  • 1篇高等教育改革
  • 1篇包公
  • 1篇阐释学
  • 1篇创设

机构

  • 4篇合肥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章衡
  • 1篇任晓勇
  • 1篇汤尧

传媒

  • 1篇科技风
  • 1篇科技资讯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型能力培养导向在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作为当下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与生俱来的应用型能力培养导向的特征。作为模块化教学体系子系统的教学模块具有自律性,在教学体系内部形成各模块彼此依存的网状结构,教学模块的内部要素和模块间的逻辑关系为模块化教学体系整体性的功能导向所支配并服务于这一功能导向。本文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入手,探讨了教学模块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功能,分析了应用型能力培养导向在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中的意义。
章衡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等教育改革
阐释学视阈下的包公文学发生机理分析
2023年
包公文学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之中的主体精神实践产物,其所内蕴的道德理性经由文学阐释,本然地激发起深植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主体德性的普遍呼应。包公文学经由阐释而来的意义生成性,促使在历史传统中彼此相连的阐释主体克服自身的个体性,彼此联结而成建立于意义联系之上的理解共同体。包公文学的发生是一种表达集体意志的意义生成事件,社会大众不再是以个体,而是以意义共同体的形式完成了集体性伦理意志表达。因着共通性的阐释前结构的建构,包公文学所内蕴的道德理性与社会个体本质力量深切对应,由统一的阐释机制所支配的,生产者、文本与阐释者于其中交融共生、协调共通的阐释共同体由此确立,并因之锚定了包公文学建构社会意义空间的伦理形塑面向。
章衡
关键词:道德理性
模块化教学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的突破被引量:2
2014年
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理论与实际相互脱离、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互隔膜的弊端长期存在,模块化教学模式作为当下高教改革的热点,提供了突破这一应用性人才培养瓶颈的可能,该文剖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后果,探讨了模块化教学模式作为突破这一人才培养瓶颈的抓手的原因和具体实施的途径。
章衡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创设“中外交流文学“新课程刍议
2016年
所谓"中外交流文学"主要是指近、现代(19、20世纪)具有跨国、跨文化生活阅历的中外文人所创作的跨国、跨文化题材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与一般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相比,这类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它们是中国人看世界、外国人看中国的产物,表现了近代以来中外文人对"他者"的互相认知与想象,反映了不同文明圈之间的接触、摩擦、冲突、沟通与融合等复杂状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从文学路径探寻近代以来中外交流的经验与规律,为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交流活动提供历史借镜。本课程预设为中文系、外语系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以作为其它文理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本课程的创设可以弥补中文系和外语系相关课程的内容缺项,突出适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的知识模块,补充文理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短板。
任晓勇汤尧章衡
关键词:近现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