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半夏缓慢生长法保存及体细胞变异的ISSR检测被引量:10
- 2012年
- 以添加了不同浓度的甘露醇、PP333和ABA的培养基对半夏试管苗进行缓慢生长法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体细胞变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甘露醇、PP333和ABA均能有效抑制试管苗生长,且存活率高;最佳浓度分别为甘露醇2%~4%,PP3332.0mg·L-1,ABA 2.0~4.0mg·L-1。保存在添加了2%~4%甘露醇或2.0mg·L-1 PP333培养基上的植株未检测到变异,而保存在添加了2.0~4.0mg·L-1 ABA培养基上的植株检测到1条新增标记和1条缺失标记,位点变异率为1.7%,个体变异率为30%。研究表明,ABA不宜用于半夏试管苗的缓慢生长法保存,但有助于新突变体的产生,在种质创新上具有特殊意义。
- 王爱华文晓鹏
- 关键词:半夏离体保存体细胞变异
- 贵州野生半夏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ISSR标记对来自贵州省及周边省区的60份野生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50条谱带,其中119条显示多态性,总多态百分率为79.33%,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出9.4条;贵州省不同样品间的遗传差异性较大,多态百分率为38.0%~60.3%,高于55%的样品占全部贵州省样品的2/5,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州市;样品间相似系数分布在0.63~0.93之间。UPGMA法将60份样品分为6类,样品的聚类存在一定的地域性。
- 王爱华季祥彪文晓鹏
- 关键词:半夏ISSR聚类分析
- 16份野生半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对半夏种质的鉴定、新品种选育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性状及ISSR标记,对来自贵州半夏主产区和其他省份的16份野生半夏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条引物共扩增出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128条,其中98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76.6%;不同样品间的遗传差异性较大,形态学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2.06~9.09,采用UPGMA法可以将16份样品聚为3类;ISSR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14~0.53,以0.32为阈值可以将供试样品分为3类。结论:样品的聚类与形态特征密切相关,所选用的形态学性状在半夏资源评价中具有合理性。
- 王爱华季祥彪文晓鹏
- 关键词:形态学标记ISSR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