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熊蜂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 熊蜂是重要的商业传粉昆虫之一,人工驯养和应用熊蜂传粉是弥补自然传粉蜂锐减,满足现代农业授粉需求的重要举措。营养和饲料是实现熊蜂驯养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单一和混合花粉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比例的饲料,不同...
- 王欢徐希莲
- 关键词:熊蜂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发育
- 文献传递
- 中、意蜂蜂蜜中氨基酸、多酚的测定
- 以北京密云区、房山区的中蜂和意蜂蜂蜜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和分析了蜂蜜中17种氨基酸和16种多酚的含量及差异.结果 表明,蜂蜜样本的总氨基酸含量在0.44到0.75 mg/g之间...
- 王欢徐希莲
- 关键词:中蜂意蜂蜂蜜氨基酸多酚
- 对“全球蜂蜜样本中新烟碱农药残留调查”一文的认识和解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新烟碱农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农药,被植物吸收后传递到植物各个组织,包括花朵,从而污染花粉和花蜜,以及植物产生的其他液体物质。蜜蜂等传粉昆虫在采集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暴露在空气中或者植物表面的残留杀虫剂,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阻碍昆虫神经传导,影响昆虫正常生理行为,最终导致昆虫麻痹死亡。
- 王欢徐希莲
- 关键词:农药残留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传粉昆虫蜂蜜植物吸收
- 设施西瓜蜜蜂授粉效果与效益分析
- 设施西瓜与传粉媒介阻隔,必须采用辅助授粉才能结实,蜜蜂授粉技术逐渐成为早春设施西瓜授粉的首选技术。本实验以蜜蜂为设施西瓜授粉为研究内容,分别从蜂农效益和瓜农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瓜农效益研究:以京欣2号品种西瓜为授粉研究...
- 王欢徐希莲
- 关键词:西瓜蜜蜂授粉
- 文献传递
- 中、意蜂蜂蜜中氨基酸、多酚的测定
- 以北京密云区、房山区的中蜂和意蜂蜂蜜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和分析了蜂蜜中17种氨基酸和16种多酚的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蜂蜜样本的总氨基酸含量在0.44到0.75 mg/g之间。...
- 王欢徐希莲
- 关键词:中蜂意蜂蜂蜜氨基酸多酚
- 文献传递
- 熊蜂级型分化研究进展
- 熊蜂是众多野生植物及农作物的有效授粉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熊蜂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社会性使其成为社会生物学研究的最佳模式生物之一。社会性昆虫的生殖劳动分工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而级型分化是形成生殖劳动分工的基础。...
- 徐希莲王欢
- 关键词:熊蜂级型分化营养保幼激素蜕皮激素DNA甲基化
- 文献传递
- 熊蜂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熊蜂是重要的商业传粉昆虫之一,人工驯养和应用熊蜂传粉是弥补自然传粉蜂锐减,满足现代农业授粉需求的重要举措。营养和饲料是实现熊蜂驯养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单一和混合花粉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比例的饲料,不同氨基酸水平的饲料,以及碳水化合物饲料中添加营养元素或者蜂王浆等对熊蜂发育的影响。其中,混合花粉相比单一花粉对幼虫体重发育有促进作用;欧洲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成年蜂摄取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最佳比例为14∶1;高浓度的氨基酸饲料对蜂王产卵和幼虫成熟有促进作用;碳水化合物中添加营养元素能够促进蜂王产卵,蜂群成群;饲料中添加蜂王浆能够提高蜂王存活率和产卵率。建议未来以本土熊蜂的生产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熊蜂阶段性营养需求及可能影响熊蜂发育的肠道共生菌等因素开展研究。
- 王欢徐希莲
- 关键词:熊蜂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发育
- 熊蜂级型分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熊蜂是众多野生植物及农作物的有效授粉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熊蜂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社会性使其成为社会生物学研究的最佳模式生物之一。社会性昆虫的生殖劳动分工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而级型分化是形成生殖劳动分工的基础。蜜蜂级型分化的研究已取得诸多重要成果,其机理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阐释,而熊蜂的社会性研究尚未形成系统,与蜜蜂研究相差甚远。近来的研究表明,饲喂频率或者饲喂总量的差异能够引起熊蜂级型分化的发生。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与熊蜂幼虫的发育紧密联系,在熊蜂级型分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参与蜜蜂级型分化的基因,在熊蜂级型间也存在差异表达。此外,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蜂王和工蜂间的竞争也是促进熊蜂级型分化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营养、激素调控、群体发展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综述熊蜂级型分化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可能方向。
- 徐希莲王凤贺王欢
- 关键词:熊蜂级型分化营养保幼激素蜕皮激素
- 国内熊蜂授粉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被引量:4
- 2018年
- 熊蜂是设施作物优良的传粉昆虫,并且能够人工周年室内饲养,是实现熊蜂授粉产业化的理想蜂种之一,而且国外已有成功经验,熊蜂授粉蜂群作为商品实现了出口创汇。国内熊蜂人工繁殖的研究和授粉应用示范已有20年,其对授粉作物的增产提质作用和效果也已得到充分证明,但在推广应用的规模和进度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远没有达到产业化的程度,究其原因,在熊蜂种质资源的筛选、人工室内规模化饲养繁育和熊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实现熊蜂授粉产业化的三个关键步骤和环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现阶段阻碍国内熊蜂授粉产业化实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熊蜂分类学基础研究,开展国内熊蜂良种评价和规模化周年繁育技术研究,同时在授粉应用推广中不要过于强调熊蜂授粉的增产效果,完善和普及授粉应用配套技术体系,加强对进口授粉蜂群的应用管理等发展建议。
- 徐希莲王欢
- 关键词:熊蜂繁殖授粉
- 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探讨这两种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地熊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 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 HQ)值评估这两种农药对地熊蜂的风险。同时测定了这两种农药亚致死剂量(LD_(50)和LD_(80))处理后地熊蜂AchE, GST和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_(50)值分别为3.590和1 447μg a.i./蜂,其中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中毒,43%联苯肼酯表现为低毒。两种农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LD_(50)和LD_(80)剂量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地熊蜂AchE活性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45和1.23倍,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rE活性3 h时同样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24和1.53倍, 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24和2.58倍,24 h后活性降低,但两个剂量处理组GST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3%联苯肼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3 h时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AchE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75%和80%;CarE活性3 h时被抑制,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低于对照组,但
- 王欢徐希莲
- 关键词:乙基多杀菌素安全性评价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