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平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D3根治术
  • 2篇肠癌
  • 1篇修补术
  • 1篇右半结肠
  • 1篇右半结肠癌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镇痛效果评价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三维可视化技...
  • 1篇三维重建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 1篇术后
  • 1篇帕瑞昔布
  • 1篇切口
  • 1篇无张力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瑞平
  • 2篇陈建新
  • 2篇李力波
  • 1篇李新
  • 1篇陈建新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中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初步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薄层增强CT检查后运用商业重建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指导实际手术。结果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和走向、肿瘤位置、各主要血管以及癌肿供血血管解剖与变异,与实际手术探查符合率100%,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结直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100%。全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血管意外损伤数目为0,手术时间(162.1±51.7)min,术中失血量(58.6±46.3)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1.7±36.7)h,术后住院时间(8.2±6.5)d。术后出现并发症者4例,其中炎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1例,淋巴漏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所有并发症均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1±3.8)cm,淋巴结(包含系膜内癌结节)清扫数目(28.8±39.1)枚,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3.9±2.5)枚;肿瘤分期:Ⅰ期4例,Ⅱa期8例,Ⅱb期5例,Ⅲa期15例,Ⅲb期5例,Ⅲc期3例。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血管变异基础上,不但能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更能在符合肿瘤学基础上施行精准的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
陈建新沈海平袁燕文李伊敏李新宋睿唐煜欣彭伟谦王毅钧李力波李瑞平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技术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
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5月~2021年3月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检查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前行薄层增强CT检查后运用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指导实际手术,对照组术前只行常规增强CT检查,观察实验组术中探查血管变异、肿瘤动脉供血、肿瘤定位等情况与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符合率、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结直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腹腔总引流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手术耗时更短(P<0.05),在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腹腔引流量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术前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和走向、肿瘤位置、各主要血管的解剖与变异以及癌肿供血血管,与实际手术探查符合率100%,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100%。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右半结肠癌的血管解剖和变异、以及肿瘤与供血动脉的关系,能更安全有效地从肿瘤学角度施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手术。
陈建新袁燕文彭伟谦唐煜欣陈新岐王毅钧沈海平李瑞平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的镇痛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 m 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 m 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术后观察6小时(T1)、24小时(T2)2个时间点安静时的VAS值,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是否要求给予药物镇痛、对整体镇痛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在T1时间点,对照组与帕瑞昔布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罗哌卡因组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和帕瑞昔布组(P<0.05);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在T2时间点,帕瑞昔布+罗哌卡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而其它3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只有3例(6%)患者要求额外镇痛药物治疗,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86%,与另外三组比较,P<0.05,而另外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陈建新李瑞平李力波
关键词:帕瑞昔布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