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易军

作品数:5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2篇电子发射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奥氏体
  • 2篇贝氏体
  • 2篇贝氏体钢
  • 2篇残余奥氏体
  • 1篇低合金
  • 1篇低碳
  • 1篇电荷
  • 1篇电荷分布
  • 1篇韧性
  • 1篇晶粒
  • 1篇晶粒细化
  • 1篇合金
  • 1篇场发射
  • 1篇超细组织

机构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王六定
  • 5篇陈景东
  • 5篇施易军
  • 2篇朱明
  • 1篇陈国栋
  • 1篇高宽
  • 1篇安博
  • 1篇康沫狂

传媒

  • 3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开口碳纳米管电子发射场增强因子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镜像电荷模型计算了处于外加电场中开口碳纳米管顶端的电势和场强,得到电子发射场增强因子为γ=2(2h/ρ+1)/[ln16(1+16R2/ρ2)]-1。结果表明:外加电场与纳米管的几何参数会影响其顶端的局域电场,从而影响电子场发射;γ与长厚比h/ρ和径厚比R/ρ有关。特别,当管长h一定时,管壁厚度ρ比管的有效半径R对γ的影响更加显著。
施易军王六定陈景东
碳纳米管电荷分布对电子发射场增强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通过分析碳纳米管的电荷分布规律,巧妙地将处于外电场中且端口封闭的金属性碳纳米管等效成电荷非均匀分布的球面,获得了包括端部球面电荷、管壁电荷与镜像电荷共同作用的场增强因子为β=1.14h/R+2.62。结果表明:场增强因子是碳纳米管长径比h/R的线性函数,并与电荷分布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35%的管壁电荷对碳纳米管电子发射的场增强因子贡献约为9.7%,但仍远大于镜像电荷的影响。根据模型中电荷非均匀分布导致碳纳米管各处局域电场大幅度变化,解释了仅在球面的一定区域才大量发射电子且发射电流密度不均匀的实验现象。
陈景东王六定施易军
关键词:碳纳米管电荷分布场发射
低合金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的晶粒细化与韧性提高被引量:40
2007年
对系列Si,Mn,Ni等合金元素合金化的低碳超高强度贝氏体钢(LUHSBS),通过控制相变温度、冷却与回火参数.可明显提高其韧性.与同等强度(>1500 MPa)的高级马氏体钢23MnNiCrMo相比,研制的LUHSBS冲击吸收能(A_(KV)≥185 J)提高3倍以上.强度与韧性优化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细化、贝氏体铁索体(BF)中含碳量增加、碳化物消除以及存在较高体积分数的稳定膜状残余奥氏体(AR).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证实;钢中不存在对韧性有损伤作用的块状A_R;不仅切变单元超细化,而且超细晶粒的平均尺寸小于20 nm,部分切变单元的平均厚度仅约1.6 nm.这些精细组织是影响钢的强度、A_R稳定性和A_(KV)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强度与韧性改善的物理机制.
高宽王六定朱明陈景东施易军康沫狂
关键词:贝氏体钢超细组织残余奥氏体
碳纳米管场增强因子计算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场增强因子(β)是评价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计算β的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β的影响。通过对所得β表达式进行比较,总结了不同模型中影响场增强因子的主要因素。
安博王六定施易军陈景东
关键词:碳纳米管
低碳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的组织细化被引量:21
2007年
对系列低碳、超高强度贝氏体钢(LCUHSBS),通过有效地控制相变温度、冷却速率与回火参数,贝氏体铁素体(BF)含碳量增加、组织细化、碳化物消除以及存在高稳定性、高体积分数的膜状残余奥氏体(AR)。利用AFM、SEM等分析并测试了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与晶粒尺寸,结果表明,板条束内含有若干大致平行的BF板条,而每一板条由许多切变单元组成;切变单元进一步又分成大量超细亚结构,其直径约为18nm。如此细化的显微组织确保了贝氏体钢在超高强度条件下,冲击吸收能成倍提高。
王六定朱明陈景东施易军陈国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