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雅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卢梭
  • 2篇启蒙
  • 2篇启蒙时代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哲学
  • 1篇道统
  • 1篇叙事
  • 1篇仪式
  • 1篇仪式教育
  • 1篇元理论
  • 1篇哲学
  • 1篇正义
  • 1篇正音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认同
  • 1篇政治叙事
  • 1篇政治哲学
  • 1篇中国梦
  • 1篇人性
  • 1篇人性论

机构

  • 9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华威大学

作者

  • 9篇文雅
  • 1篇冯秀军

传媒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江淮论坛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伦理学术
  • 1篇高校马克思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误读与正音:元理论形塑“中国梦”的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梦"在国际视野中被表达为正反两个方面的形象,负面评价主要表现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这是对"中国梦"的典型性误读。国际社会的误读出自客观的文化限阈和主观的政治故意,渗透在学术、文化和经济政治生活等多个层面,造成了"中国梦"对外传播中的严重危害。唯有对此进行有效的澄清和回应,方能理性阐释"中国梦",从而构建中国道路的话语体系。有鉴于误读之现状与成因,为中国梦"正音",形塑正确和规范的对外宣传范式,从根本入手,运用哲学思维中的"元理论"尝试对"中国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新的建构和说明。
文雅冯秀军
关键词:中国梦元理论话语体系
棱镜中的本体:作为平等主义的卢梭政治哲学被引量:2
2017年
长期以来,针对卢梭政治思想是否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学界一直存在悬而未决的争论。卢梭的思想就像多面的棱镜,相互对立的诠释者都能在其中找到与其立场相呼应的证据。作为卢梭著作中最早出现和最受关注的主题词,"平等"能够真正地反映其思想全貌,并成为统辖卢梭政治哲学的思想原则,它与自由共同构成卢梭的政治理想。卢梭应当作为平等主义者出现,而不应被定义为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驳杂面孔;在平等与自由两种价值中,卢梭选择了平等来规定和实现自由。表征为繁多镜像的卢梭政治哲学,其本体是平等主义的理想描述。
文雅
关键词:平等主义自由主义
古今之间的“孝道”——兼论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被引量:3
2017年
在传统中国的政治和文化语系中,"孝"和"孝道"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孝道既是私德,更是公德,其践行主要依恃政治官僚和学术精英的共同推动。尽管今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比古代社会已经有了根本性的不同,然而作为"道",孝不应该被轻易放弃和否定,它仍然有它存在的独特价值,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关于人际和生命意义的崭新思考,也能够履行其他的社会职能。如何理解古今之间的孝道和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是时代的命题,我们应该有所回应和关心。
文雅
关键词:道统孝道
从自然到国家:卢梭人性论对启蒙的补正及其意义
2024年
与传统契约论对国家合法性的论证思路一致,卢梭的人性论亦从对“自然”和自然人的分析出发,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理想和应然的国家状态。卢梭的独特性在于:将人性的根本定义为自然的情感和良心;在人的理性能力之外,提出基于自然的自由以完善认识的乐观主义认识论,进而推导出能善和向善的人性论。卢梭据此实现了个人与国家、政治与道德的一致性论证。卢梭偏重情感的善好人性论是对启蒙时代理性人性论的补正,完善了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当下重新审视与还原人性的独特、高贵和尊严。
文雅
关键词:良心启蒙时代
“局外人”与卢梭:一种政治叙事模式的形成和启示
2023年
卢梭在其政治哲学的写作生涯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局外人”叙事模式。在《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的视角是外在于真实时间和历史之外的“局外人”;在《社会契约论》中,视角转换为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局外人”;从《爱弥儿》到《一个孤独者的漫步遐想》,卢梭的叙事逐渐远离人类现实生活,成为纯粹理想建构。“局外人”视角并非卢梭有意为之,而是受其身处时代和共同体的影响,遵循了从最初的自然人走向最后的自然人,从不自觉的孤独自由走向自觉的孤独和自由的内在逻辑。这种视角澄清了卢梭在实质上是启蒙时代的引领者而非反对者,重新揭示了启蒙的意义在于理性和情感的双重内涵,还原了一个融贯一致的真实的卢梭形象,也启示了现时代的知识人。
文雅
关键词:局外人自然人启蒙时代
人工智能时代之人性新诠:结构、本质和可能
2024年
技术进步与人性进步的关系既是一个传统问题,更是一个崭新命题。人工智能时代集中体现了技术对人的定义的改变:技术加剧了人类控物的能力与自控能力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人性的基本规定发生动摇,从而产生人性的认同危机和意义之问。为了解决这一终极之问,首先传统的线性“进步”时间观念需要被重新解释为开放和流动的场域的新语境,其次需要真正理解人性的结构和本质始终是基于理性、精神和心灵的存在,同时又是属灵的有限存在,如此方能启迪个人确立自觉自为的人生价值,重返人文,拒斥虚无,为人类带来不朽的希望。
文雅
关键词:人性
霍布斯的道德哲学被引量:1
2022年
霍布斯的道德哲学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法的描述及其推导中,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美德伦理学。霍布斯的自然法虽然在内心范畴具有约束力,但并非是康德式的义务论。在霍布斯的三篇政治著作中,《利维坦》并没有打破《论公民》和《法的原理》中的公民科学模式。霍布斯的规范性结论的论据不仅仅是来自正义,然而,他仍然让我们期待,来自正义的论据(或者至少是正义概念)在霍布斯的公民科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霍布斯不是道德哲学的先验主义者。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和契约的理论目的代表的是不从神话的角度来理解何为人。高蒂尔和汉普顿都强调霍布斯对于20世纪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意义,但其实他们误解了霍布斯。
文雅
关键词:霍布斯自然法正义道德哲学
浅谈问题链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实施与启示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创“问题链教学法”,通过深入全面的学情调研,将学生关注点、教材知识点和教学结合点进行整合,形成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问题链条,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经过多年努力,问题链教学法形成了标准化的实施流程,孵化培育了大批青年教师,是对“大思政课”理念的实践运用,是道术相济讲好大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文雅
集体哀悼仪式建构政治认同的理论诠释、实践图景和重要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作为“实践性话语”的仪式是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形式,具有较强的价值塑造和教化功能。集体哀悼仪式通过逐步唤醒、重塑和升华个体的情感,强化了仪式活动的政治认同功能。纪念因新冠疫情逝世同胞而举行的全国性哀悼仪式作为一个实践样本,揭示了哀悼仪式功建构政治认同功能发挥的实践图景。此外,集体哀悼仪式作为一种象征性活动,对于强化归属性和赞同性的国家认同、有效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文雅杜晶斐
关键词:集体记忆仪式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