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伊曲康唑在甲真菌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一种临床高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易反复、难根治。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对引起甲真菌病的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目前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甲真菌病治疗的药物。本文旨在对伊曲康唑胶囊剂在甲真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姜伟伟扈东营方文捷张蕾邓宇晨李航王会伟陈显振廖万清潘炜华徐顺明
- 关键词:伊曲康唑甲真菌病
- 慕尼黑分枝杆菌引起术后伤口感染1例附文献复习
- 2020年
- 目的报道1例由慕尼黑分枝杆菌引起术后伤口感染病例。方法对1例慕尼黑分枝杆菌引起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以"Mycobacterium monacense"和"慕尼黑分枝杆菌"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维普数据库2006-2019年关于慕尼黑分枝杆菌引起感染的文献,筛选并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该菌的药敏结果。结果该例55岁男性患者以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颈背部红肿流脓7d为主要表现,CT检查显示颈椎术后,后颈部软组织内广泛感染。伤口分泌物结核培养出分枝杆菌,经测序提示为慕尼黑分枝杆菌,结核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有反应性,经规则治疗后痊愈,考虑慕尼黑分枝杆菌所致术后伤口感染。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本例患者,目前全世界共有7篇文章10个病例报道,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3例性别不明,年龄11~8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感染5例、外伤史2例和皮肤反复感染1例;标本类型:6例呼吸道标本,3例组织标本,1例脑脊液标本;2例有明确的诊疗过程,其余未提及;规律用药后,预后良好。结论从手术感染部位分离出慕尼黑分枝杆菌,快速分子生物学进行菌种鉴定,手术切除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的联合运用可提高疾病治愈率,预后良好。
- 刘耀婷王达姜伟伟胡海清冯永红肖建如周琳
- 关键词:术后伤口感染
- 一种用于皮肤病治疗与遮瑕的敷贴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皮肤病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皮肤病治疗与遮瑕的敷贴,包括外膜,所述外膜的内部设置有中膜,所述外膜的外部设置有变形压迫圈,所述变形压迫圈的内壁与所述外膜的外壁贴合,所述中膜的内部设置有药物层,所述...
- 方文捷潘炜华刘晓刚姜伟伟王孝盼廖万清
- 转化生长因子对巨噬细胞抗新生隐球菌功能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干预体外活化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实验,分别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巨噬细胞内隐球菌生长情况,采用Griess regent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NO(Nitric oxide)生成量,并比较TGF-β干预下巨噬细胞NO生成量变化。结果 TGF-β干预后巨噬细胞吞噬率下降了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噬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干预下NO生成量增加,胞内隐球菌负荷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细胞实验中,在TGF-β干预下活化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能力受抑制,但巨噬细胞合成NO量增加,杀伤隐球菌能力增强。
- 李颖芳桑军军李娟姜伟伟廖万清潘炜华
-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转化生长因子巨噬细胞
-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现状和治疗进展被引量:10
- 2020年
-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IC)是临床较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诊疗费用高等特点。白念珠菌虽然仍是IC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正逐步上升,且存在引起暴发的潜在威胁。临床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三唑类、多烯类及棘白菌素类等,其中棘白菌素类是目前治疗IC的首选药物。随着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念珠菌属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超级真菌”耳念珠菌等新病原体不断涌现。上述抗真菌药物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IC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本文主要对IC的流行病学现状、治疗及新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IC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扈东营姜伟伟李航王会伟陈显振方文捷张蕾潘炜华廖万清
- 关键词:流行病学抗真菌药物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