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长江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流感
  • 2篇疫病
  • 2篇禽流感
  • 2篇新城疫
  • 2篇新城疫病
  • 2篇新城疫病毒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病毒分离
  • 1篇动物
  • 1篇胸膜肺炎
  • 1篇血凝
  • 1篇血凝抑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调查
  • 1篇野禽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动物

机构

  • 8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北京市动物疫...

作者

  • 8篇吴长江
  • 7篇孙贺廷
  • 6篇耿海东
  • 6篇初冬
  • 6篇解林红
  • 4篇王铁成
  • 4篇徐钰
  • 4篇高玉伟
  • 4篇高晓龙
  • 4篇李元果
  • 3篇张晓田
  • 2篇范胜涛
  • 2篇夏咸柱
  • 2篇王海军
  • 2篇李永成
  • 2篇秦思源
  • 1篇宋玉双
  • 1篇殷铭阳
  • 1篇刘枫
  • 1篇苏宏钧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现代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与氨基酸序列测定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候鸟类流感病毒进行主要氨基酸位点变化分析和HA、NA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在上海自然保护区采集候鸟粪便标本337份,采用PCR检测H4N6核酸;同时将粪便标本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收集72h尿囊液做血凝试验,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测序,并做主要氨基酸位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株流感病毒,经测序鉴定为H4N6亚型,HA裂解位点序列为NIPEKASR/G,且均未发生Q226L、G228S变异;NA序列存在117T、198N、314S等氨基酸变异。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H4N6亚型分离株HA和NA基因属于欧亚谱系的不同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分离自上海自然保护区候鸟粪便的2株H4N6亚型流感病毒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奥司他韦类NA抑制剂存在一定耐药性,对其传播风险应予以关注。
解林红高晓龙耿海东耿海东李元果徐钰吴长江高玉伟夏咸柱
关键词:候鸟血凝抑制禽流感病毒
从源头入手防控野生动物传播狂犬病
犬、猫等宠物特别是流浪犬是国内狂犬病传播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总结、借鉴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启动和推进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开展野生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摸清带毒率、传播高风险区等本底情况;引...
孙贺廷李永成吴长江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野生动物风险分析
文献传递
甘肃省玛曲牦牛双芽巴贝斯虫血清学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本研究旨在调查甘肃省玛曲地区牦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流行情况并对可能影响其感染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该地区的60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随后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对可能影响牦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牦牛双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22.33%,其中性别和采样季节两个因素对牦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影响均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因素对牦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影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甘肃省玛曲地区牦牛双芽巴贝斯虫普遍流行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存在向牧区其他放养牦牛及野生动物传播该病的风险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该地区牦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严防该病扩散蔓延,保证当地及周边藏民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秦思源初冬吴长江孙贺廷耿海东解林红殷铭阳谭启东周东辉
关键词:双芽巴贝斯虫流行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牦牛
两株野鸭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F基因和HN基因的分子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分析从湖南长沙分离到的野鸭源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基因(F基因)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HN基因)分子特性,采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野鸭粪便的2株NDV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了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编码区核苷酸为1 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碱性裂解位点序列为^112E-R-Q-E-R-L^117,符合NDV弱毒特征,与ClassⅠ类NDV代表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2.3%-93.8%之间。HN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编码区核苷酸为1 851bp,编码616个氨基酸,与ClassⅠ类NDV代表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1.6%-93.9%之间。根据F基因和HN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此次分离到的2株NDV同属于ClassⅠ类Genotype 3型。
徐钰解林红耿海东高晓龙王海军范胜涛李元果王铁成吴长江张晓田孙贺廷初冬高玉伟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F基因HN基因
吉林省部分地区野禽携带新城疫病毒情况调查
2014年
为调查吉林省候鸟迁徙路线中野禽类携带新城疫病毒情况,对吉林省七个地区野禽新鲜环境样品或泄殖腔拭子进行样品采集。对采集的821样品进行新城疫病毒携带的检测,其中有32份阳性样品,阳性分离率为3.9%。经GenBank序列比对32株均为弱毒ClassⅠ群基因3型。本次对吉林省新城野禽携带新城疫病毒调查结果中未见新城疫强毒株。
耿海东解林红徐钰高晓龙李元果王海军范胜涛孙贺廷王铁成吴长江张晓田初冬高玉伟
关键词:野禽新城疫病毒
西藏那曲地区藏羚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被引量:1
2018年
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不但对西藏那曲地区藏羚羊种群安全构成较大威胁,而且还严重影响当地的家羊养殖业和经济发展。本文依托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藏羚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对藏羚羊疫情及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发现自2012年以来,传染性胸膜肺炎在西藏那曲地区呈连年间歇性发生态势,累计导致3800余只藏羚羊死亡。结合我国藏羚羊保护和种群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严重的过载放牧、人兽冲突和藏羚羊迁徙过程中的疲惫应激反应是导致藏羚羊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藏羚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我国藏羚羊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彭鹏秦思源孙贺廷解林红初冬耿海东吴长江
关键词:藏羚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策略
A型流感病毒通用型人源化抗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制备A型流感病毒通用型人源化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prot)、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BD)等获得抗流感抗体的序列信息,经计算机分析软件InsightⅡ分析抗体结构,采用分子模拟、分子对接等方法分析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结构,用昆虫细胞偏嗜密码子优化氨基酸序列,合成抗流感病毒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对合成氨基酸序列中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作酶切鉴定,将轻链可变区基因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AC-κ-CH3连接,构建PAC-κ-L-CH3,酶切合成的重链可变区基因与PAC-κ-L-CH3连接,构建PAC-κ-L-H-CH3重组表达载体,鉴定正确后,同杆状病毒DNA共转染至昆虫细胞(sf9)中,于27℃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收集上清,应用各亚型流感病毒株灭活后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和ELISA试验,检测制备的抗体对流感病毒的通用性;通过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抗体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转染sf细胞后,传代上清中检测到抗体;血凝抑制试效价为1︰2;ELISA结果显示有3株制备的抗体对3种流感病毒呈阳性反应,1株对实验用的流感病毒株没有反应;转染后传代细胞的荧光抗体鉴定结果显示有阳性抗体表达。结论成功采用计算机筛选合成抗流感病毒抗体基因,初步获得A型流感病毒通用型抗体。
王铁成任志广桑晓宇于志君张坤高晓龙孙伟洋李元果郑学星高玉竹耿海东徐钰解林红吴长江张晓田孙贺廷初冬赵永坤杨松涛王化磊高玉伟夏咸柱
关键词:人源化抗体流感病毒可变区
野生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与预警被引量:5
2006年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呈现出致病力不断增强、感染范围扩大等特点,其公共卫生地位日益突出。野生鸟类在禽流感的发生、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防范野鸟禽流感向人类、家禽传播,中国国家林业局启动了野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监测工作开展近一年来,成效显著,对防控禽流感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贺廷刘枫宋玉双李永成初冬吴长江苏宏钧
关键词:野生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公共卫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