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海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病毒
  • 4篇病毒复制
  • 3篇登革病毒
  • 3篇输血
  • 2篇输血安全
  • 2篇固有免疫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感染
  • 1篇登革病毒感染
  • 1篇登革热
  • 1篇低PH
  • 1篇毒血症
  • 1篇血袋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NA
  • 1篇血浆样品
  • 1篇血液
  • 1篇血症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成都大学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广东双林生物...

作者

  • 13篇叶海艳
  • 12篇李世林
  • 10篇陈利民
  • 7篇李玉佳
  • 7篇段晓琼
  • 5篇徐敏
  • 4篇杨春晖
  • 1篇曾沛斌
  • 1篇张容
  • 1篇姚敏

传媒

  • 6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种病毒灭活方法用于登革病毒灭活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常用病毒灭活方法对血液制品中登革病毒(DENV)的灭活效果。方法将单采新鲜冰冻血浆(FFP),人凝血因子Ⅷ(FⅧ)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3种血浆及其制品中加入高滴度(8.00-9.25)的登革病毒液,分别采用亚甲蓝(MB)光化学法灭活FFP、有机溶剂/去污剂(S/D)法灭活FⅧ、低pH常温孵化法和巴氏消毒法灭活IVIG;以1×10~6/mL A549细胞接种于T25的培养瓶中作为病毒传代及滴度滴定指示细胞,将灭活前后的血浆及制品接种于A549细胞并检测其DENV滴度,并通过qRT-PCR对DENV RNA做定量检测;评估不同的灭活方法对DENV的灭活效果。结果 DENV滴度下降:MB光化学法灭活FFP下降滴度≥5.92 log,S/D法灭活FⅧ下降滴度≥5.17 log、巴氏法和低pH法灭活IVIG均下降滴度≥5.92 log,其中MB光化学法灭活FFP、SD灭活FⅧ及巴氏法灭活IVIG后DENV RNA(cp/mL)降低1.25 log-2.25 log,低pH法灭活IVIG后DENV RNA(cp/mL)降低0.17 log。所有血浆和血液制品样品经灭活后,在DENV宿主细胞上3代盲传后均未检测到DENV RNA。结论 4种常用病毒灭活方法均能有效灭活血浆及血液制品中的DENV。
李玉佳段晓琼王艳翠任凯叶海艳朱光祖罗观文张容
关键词:病毒灭活方法登革病毒亚甲蓝光化学法
雷公藤对固有免疫分子干扰素诱导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为了探索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的雷公藤对干扰素的影响,以及雷公藤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效果与干扰素的关系。方法:以1 ug/m L、5 ug/m L、10 ug/m L 3个浓度梯度的雷公藤作用于Huh7.5.1细胞48 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检测甲氨蝶呤干预后Huh7.5.1细胞内IFN-α、IFN-β、IFN-γ、ISG15、Mx A的mRNA表达量。结果:雷公藤能够诱导细胞产生内源性IFN-α、IFN-β、IFN-γ,使干扰素信号通路下游因子ISG15和Mx A高表达。结论:雷公藤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良好疗效与干扰素相关,为进一步研究雷公藤的作用机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元建国叶海艳李世林陈利民
关键词:雷公藤固有免疫干扰素
寨卡病毒感染与输血安全被引量:1
2021年
寨卡病毒(ZIKV)是1种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ZIKV感染人体后通常引起轻微的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常被忽视,但少数感染者会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孕妇感染ZIKV有可能造成胎儿或婴儿小头畸形,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由于ZIKV存在高比例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较高的病毒血症发生率,目前我国并未将该病毒纳入献血前常规病原体筛查,因此存在通过输血传播的风险。本文简要介绍ZIK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特点、致病机理等,主要探讨ZIKV感染与输血安全。
慕容容叶海艳徐敏李世林
关键词:输血安全无症状感染病毒血症
TMEM2激活Jak/STAT通路抑制寨卡病毒复制
背景研究显示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能抑制寨卡病毒(ZIKV)复制。跨膜蛋白2(TMEM2)属于跨膜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能激活Jak/STAT通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然而,TMEM2对ZIKV复制的影响及机制仍不清楚...
廖鑫忠陈利民段晓琼李世林叶海艳
文献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筛选的miR-103a对寨卡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筛选寨卡病毒感染后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并研究miR-103a对寨卡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感染了寨卡病毒和未感染寨卡病毒的A549细胞中microRNAs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
叶海艳段晓琼李世林陈利民
一种输血科室用血液冷藏置放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血科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血科室用血液冷藏置放架。包括箱体,箱体的一侧开口,开口处铰接有箱门,箱体内垂直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上水平设置有若干圆形托盘,托盘上设置有若干圈同圆心的轨道,每个轨道内均设...
徐敏李世林杨春晖叶海艳段晓琼李玉佳
文献传递
MicroRNA-155对3种可经输血传播RNA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探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了解经血传播的RNA病毒感染细胞后对小分子非编码RNA-155 (miR-155)的诱导作用及miR-155对这类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在2×10~5/mL肝癌细胞系Huh7.5.1中分别感染3种RNA病毒HCV、DENV和ZIKV,感染复数(MOI)为0.2,感染后48 h,提取胞内RNA,通过荧光定量PCR (qRT-PCR)的方法,检测病毒感染后miR-155的相对表达变化;同时在2×10~5/mL Huh7.5.1细胞中转染10 pmol的miR-155模拟物(miR-155 mimic)使miR-155高表达,转染后12 h分别接种0.2 MOI的3种病毒,感染后48 h提取胞内RNA,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病毒RNA的复制水平及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未感染病毒的Huh7.5.1细胞相比,HCV、DENV及ZIKV感染Huh7.5.1细胞48 h后,miR-155的相对表达分别升高了132倍、157倍和8倍。与转染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55高表达的Huh7.5.1细胞中,HCV、ZIKV和DENV的复制分别降低了48%、54%和70%;miR-155高表达的Huh7.5.1细胞中,IFNβ及一些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HCV、DENV和ZIKV感染Huh7.5.1细胞后,显著诱导细胞中miR-155的表达;miR-155在细胞中高表达后,通过调节宿主细胞中Ⅰ型干扰素及一些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来抑制HCV、DENV和ZIKV的复制。
段晓琼王艳翠廖鑫忠李玉佳徐敏叶海艳李世林陈利民杨春晖
关键词:MIR-155丙型肝炎病毒登革病毒病毒复制
HBV诱导生成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究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肝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超速离心法结合免疫吸附法收集能够产生HBV颗粒的HepAD38细胞和普通肝癌细胞HepG2分泌的外泌体,通过粒径分析(NTA)、扫描电子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所提取外泌体的质量和纯度。人单核细胞(THP-1)经PMA诱导后分化为M0巨噬细胞并加入外泌体刺激,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收取RNA和蛋白样本,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用中性红实验检测巨噬细胞胞饮功能,用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活性氧(ROS)产生水平。对提取纯化后的外泌体进行人逆转录芯片检测,选取差异表达的microRNA,通过qRT-PCR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与HepG2来源的外泌体相比,HepAD38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可以引起巨噬细胞IL-1β、MCP-1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对巨噬细胞胞饮功能和ROS生成量无明显影响。人逆转录芯片检测结果经KEGG分析及qRT-PCR验证,发现miR-6824-3p在高表达后也可引起IL-1β、MCP-1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感染HBV的HepAD38细胞可以通过外泌体影响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外泌体中的miR-6824-3p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慕容容李爽叶海艳陈利民李玉佳李世林
关键词:外泌体HBV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功能
登革病毒感染与输血安全
2016年
登革病毒是属于黄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感染可以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纳入输血前常规病原体检测,因此存在通过输血传播的风险。本文就登革病毒的生物特征、流行病学、其感染后的临床特征、致病机理和治疗策略作简要概述,主要介绍登革病毒感染与输血安全。
叶海艳李世林陈利民
关键词:登革病毒登革热输血安全虫媒病毒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刺激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1)USP18和Pol质粒构建:采用常规基因克隆方法,将人USP18编码序列及HBV多聚酶(Pol)编码序列分别构建到pcDNA3.1-3tag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内。2)研究Pol对USP18的影响:高表达转染Pol质粒至Hep AD38细胞内,抽提细胞内总RNA,逆转录成c 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ol对USP18的影响。3)研究USP18对HBV的影响:高表达转染USP18质粒至Hep AD38细胞内,抽提细胞内总RNA和总DNA,qRT-PCR检测USP18对HBV复制的影响。4)研究Pol与USP18之间的相互作用:将Pol质粒按一定比例转染到铺有293T细胞的10cm培养皿中,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Pol与USP18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USP18和Pol表达质粒,并在HepAD38细胞中高表达;过表达Pol蛋白促进USP18表达;过表达USP18刺激HBV复制;Pol与USP18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初步证明USP18可能通过与Pol相互作用促进HBV复制。
姚敏李玉佳叶海艳廖鑫忠赵航李世林陈利民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复制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共沉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