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扬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感器
  • 8篇传感
  • 8篇传感器
  • 6篇电化学
  • 3篇电化学传感
  • 3篇电化学传感器
  • 3篇纳米
  • 3篇化学传感器
  • 2篇蛋白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血红素
  • 2篇亚硝酸
  • 2篇亚硝酸盐
  • 2篇有机磷
  • 2篇有机磷农药
  • 2篇杀螟硫磷
  • 2篇生物传感
  • 2篇生物传感器
  • 2篇硫磷

机构

  • 15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刘扬
  • 8篇顾海鹰
  • 3篇何红
  • 3篇鲁双云
  • 3篇张逸
  • 3篇高文娟
  • 2篇鲍宁
  • 2篇胡玉林
  • 2篇吴伟平
  • 1篇庄勋
  • 1篇潘立群
  • 1篇田甜
  • 1篇王小平
  • 1篇陈颖
  • 1篇方玉婷
  • 1篇周洁
  • 1篇何婧
  • 1篇潘云凤

传媒

  • 4篇分析化学进展
  • 2篇化学通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科技视界
  • 1篇纳米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e_3O_4@Ag壳核结构磁性纳米复合物的杀螟硫磷电化学传感被引量:1
2016年
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g,将该纳米粒子通过壳聚糖(CS)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杀螟硫磷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建立了杀螟硫磷测定的电分析新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对Fe3O4@Ag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研究发现,该传感器对杀螟硫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其峰电流与浓度在1.74×10^(-7)~3.27×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871,检出限为5.7×10^(-8)mol/L(S/N=3)。该传感器有望用于杀螟硫磷的检测。
吴伟平周洁方玉婷刘扬顾海鹰
关键词:AG磁性纳米粒子电化学传感器杀螟硫磷
基于血红蛋白、血红素的亚硝酸盐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为构建基于血红素蛋白的亚硝酸盐传感器打下一定基础。构建了包埋于壳聚糖(CS)膜中的血红蛋白(Hb)和血红素(Hemin)的亚硝酸盐传感器。研究了它们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在pH4.0 PBS,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
刘扬彭本遵弓瑾顾海鹰
关键词:血红蛋白血红素壳聚糖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
文献传递
医学生《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构建"教"、"学"、"做"三方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为了适应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的。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建立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使《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有更大的发展。
刘扬弓瑾吴伟平姜雨珊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模式
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研究应用
2023年
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简称EIS)可以用于分析电极表面与生物识别事件相关的界面特性,如抗原抗体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交换等。随着电极制造工艺和纳米材料的发展,基于EIS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本文将从EIS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电极的研究进展的角度入手,总结了EIS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肿瘤标志物测定、细菌病毒感染和蛋白质检测等医学检测的最新进展,以及基于EIS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在商品化和快速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
杭宇腾李一隆刘帅陈冠烨管小荣刘扬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生物传感器
基于双面不锈钢电极的有机磷农药检测新装置研发
有机磷农药在食品中残留和累积给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立一种快速、低成本、实时、易操作的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装置具有重要意义。色谱等常规大型仪器现场检测不可行,传统的电化学传感器虽然报道很多,但依旧存...
刘扬刘帅吴增强缪胡勰周亭含朱晨晨顾海鹰鲍宁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不锈钢酶传感器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应用进展
2022年
有机磷农药应用广泛,残留率高,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其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传统检测方法价格昂贵、复杂且耗时,而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简单、快速、便携、高效且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介绍近五年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原理,将不同类型传感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传感器优点和局限性,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李一隆刘帅丁睿潘婧叶露刘扬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食品安全检测
超灵敏检测中信号扰动分析及应用
2022年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分析检测方法正在逐步向亚皮摩尔的检测限逼近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目标分子或离子检测浓度的降低使相应的检测信号也降低,甚至有可能低于环境的背景噪音,以致于实际的检测信号被掩盖。为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检测技术的信噪比。因此,这篇综述主要探讨了超灵敏检测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信噪比的方法。其中包括利用纳米孔和纳米通道的限域效应来放大目标检测物的信号的方法,但是仍然存在如何降低背景噪音的问题,因为限域的空间对信号放大是没有选择性的。另一种思路是利用噪音扰动分析,对检测信号进行时域或频域的相关处理,将其从背景噪音中分离,从而获得检测物的具体信息。最后,本综述结合这两个方面解决思路对超灵敏检测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胡玉林华宇刘扬吴增强
基于血红蛋白、血红素的亚硝酸盐传感器的构建被引量:4
2014年
构建了包埋于壳聚糖(CS)膜中的血红蛋白(Hb)和血红素(Heroin)的亚硝酸盐传感器并研究了它们存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在pH4.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分别研究CS/Hb.GCE、CS/Hemin—GCE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响应,基于此建立了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电极对亚硝酸盐响应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9~25.86和0.50~16.67mmol/L,检测限分别为0.012和0.25mmol/L.而且对前者具有更低的检测限和更宽的线性范围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刘扬彭本遵弓瑾顾海鹰
关键词:血红蛋白血红素壳聚糖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银仿生敷料研制及使用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制纳米银仿生敷料并观察治疗SD大鼠深Ⅱ度切割伤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42只清洁级SD大鼠用取皮刀在其背部造成10%~13%总体表面积的深Ⅱ度切割伤,并随机分为3组:纳米银仿生敷料组、磺胺嘧啶银暴露保痂组及壳聚糖膜组,观察各组愈合情况。并于术后2,4,5,7,13,16d眼眶采虹,测定各组虹银的含量。术后45d处死鼠,取肝、脑、肾组织消化测定银含量。结果自制纳米银仿生敷料组术后10d和13d愈合率分别为88.50%和98.98%,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米银仿生敷料组大鼠不同组织中银含量均低于磺胺嘧啶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组中血银含量较磺胺嘧啶银暴露保痴组较快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自制纳米银仿生敷料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与磺胺嘧啶银比较,减少了银中毒的可能性,为该敷料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安全性依据。
何红鲁双云张逸高文娟刘扬顾海鹰
关键词:纳米银磺胺嘧啶银抗感染
表皮细胞培养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表皮细胞的培养方法、临床应用进展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展望其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0-01/2006-08相关表皮细胞的文献,检索词“keratinocytes,culture,skin grafting”,同时检索中国期刊网2000-01/2006-08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表皮细胞,培养,皮肤移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相关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表皮细胞的培养。②表皮细胞的移植。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英文文献26篇,中文文献4篇,其中与培养相关的文献19篇,与移植相关的文献11篇。资料综合:自1975年以来,表皮细胞从最初的有血清、有滋养层培养,到无血清、无滋养层培养,再到后来的自动化培养。其培养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促进了其临床应用,从细胞悬液移植到自、异体细胞膜片移植,再到表皮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移植。培养和移植方法的发展使人们在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方面看到了希望。结论:目前在表皮细胞培养及其临床应用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表皮细胞培养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与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获得理想的永久性皮肤替代物。
高文娟张逸鲁双云刘扬何红顾海鹰
关键词:表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