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琛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集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建立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集成信息化平台,为盐渍化土壤改良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方法】以渭南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Java2平台企业版(J2EE)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技术、高级应用框架(AAF)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无线通讯技术,构建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集成信息化平台,并对其主要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设计并构建了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集成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对盐渍化土壤的盐分分布及运移进行实时监控,而且可以针对该区域盐渍化的变化、分布和特点,筛选推荐对应的改良技术;同时,该平台具有无线应用系统——WAP移动门户的信息化服务功能,可通过无线手持设备访问应用数据和信息;此外,该平台还具有能反映不同地区盐渍化土壤时空演变的功能。【结论】构建的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集成信息化平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提高了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集成应用的信息化、可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实现了土壤盐渍化监控和集成技术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直接指导。
- 冯琛解建仓孙博朱记伟汪妮
-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改良信息化平台
- 大米草玉米的耐盐效果及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试验被引量:10
- 2011年
-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培育耐盐碱作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大米草玉米耐盐碱能力和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出的适应盐渍土种植的优良大米草玉米自交系具有很强的生长势和耐盐碱性,耐盐能力为11.76g/kg。根据作物生长势好,生长势强和生长势特强3种长势试验地块的测试结果,3种地块土壤脱盐率依次为15.7%,22.9%和34.5%,表明通过培育优选出的大米草玉米不仅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能力,而且还对改良盐渍化土壤具有一定的效果。
- 冯琛党高兵解建仓孙博汪妮
-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耐盐碱性土壤改良
- 蓄水条件下水体-土壤循环压盐机理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改排为蓄"是盐碱地治理方法的重大创新,为揭示蓄水条件下蓄水沟水体与相邻土壤之间的动态循环压盐机理,进行水体与土壤之间盐分运移试验。通过对蓄水水位70cm→40cm→20cm的循环变化,研究水体和不同土层盐分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蓄水水位由高到低循环变化对水体与土壤之间盐分运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蓄水位以70cm→40cm→20cm的循环变化时,0-65cm土层含盐量逐渐减少,65-100cm土层含盐量逐渐增加。通过蓄水水位升降的循环变化,可以使表层土壤的盐分逐渐减少,底层土壤的盐分逐渐增大,改变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的空间分布,逐步向下循环加速压盐。因此,循环压盐机理是成立的,"改排为蓄"治理模式是可行的,可以达到盐碱地改良的效果。
- 冯琛解建仓孙博朱记伟汪妮张建龙
- 关键词:水位变化盐分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