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形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长效降压药物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形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态血压明确患者血压节律为非杓形(收缩压、舒张压)的高血压患者共10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6,18: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 5mg)及对照组(n=53例,06:00~08: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 5mg)。4周后动态血压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血压值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有效降低收缩压、舒张压;试验组能有效改善收缩压血压节律,使非杓形血压节律恢复杓形,对比对照组对血压节律的影响,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 05),但对舒张压血压节律影响,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18:00给予长效制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有效改善非杓形血压节律患者的收缩压血压变异性。
- 樊云黄文良夏文刚龚玲蒲丽君刘玉芳
-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时间治疗学
- 巯甲丙脯酸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巯甲丙脯酸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组,单独组53例与联合治疗组53例,各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以心功能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将单独组分为单独Ⅱ级组、单独Ⅲ级组、单独Ⅳ级组,将联合治疗组分为联合Ⅱ级组、联合Ⅲ级组、联合Ⅳ级组。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统计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V是(60.12±5.92)ml、LVEF水平是(56.83±5.17)%,高于单独组的(53.27±5.06)ml与(45.61±4.20)%,CO水平是(5.86±0.75)L/min,低于单独组的(9.81±0.96)L/min(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E是(109.21±10.64)ng/L、ET-1是(230.71±18.37)ng/L,低于单独组的(145.13±13.67)ng/L与(313.10±20.81)ng/L(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IL-6是(10.33±1.16)ng/L、CRP是(5.25±0.41)mg/L、TNF-α是(9.53±0.42)ng/L,低于单独组的(15.64±1.87)ng/L、(7.43±0.73)mg/L与(12.37±1.32)ng/L(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ICAM-1是(498.34±43.57)μg/L,低于单独组的(563.28±46.27)μg/L,T3是(7.01±0.83)μmol/L。高于单独组的(4.28±0.51)μg/L(P<0.05),TSH低于单独组(P>0.05)。相比单独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单独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联合Ⅲ级组的总有效率比单独Ⅲ级组的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Ⅱ级组CO、LVEDD、LVESD、NE、ET-1、NT-proBNP、IL-6、CRP、TNF-α、sICAM-1水
- 龚玲刘玉芳吴勇
- 关键词:巯甲丙脯酸重组人脑利钠肽充血性心力衰竭促甲状腺素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 2021年
- 在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诊PCI)治疗,对该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院内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随机分组,常规组(择期PCI治疗)与观察组(急诊PCI治疗)各42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1周、24周时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水平,观察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代偿期比例,观察组更大(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相较于择期PCI治疗,急诊PCI治疗的方式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龚玲
-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急性胰腺炎合并早期复极致恶性心律失常及其机理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复极与恶性心律失常三者可能存在的联系及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4日就诊于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的1例急性胰腺炎合并早期复极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51岁,因'左上腹痛、呕吐9 h'入院,经问诊和查体后以'急性胰腺炎'为诊断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后查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等均升高,腹部CT考虑急性胰腺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心律齐,V2见Q波形成,早期复极。经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补液等治疗,患者腹痛、呕吐缓解。入院后第7天,患者休息时突发左侧胸痛、背痛,疼痛剧烈,血压75/39 mmHg,脉搏50次/分,持续数分钟后缓解,3 h后休息时再次发作,发作时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抬高,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最慢心率约27次/分。急查D-二聚体为0.38 mg/L,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为1.4 ng/mL,肌钙蛋白为0.01 ng/mL,肌红蛋白为41.8 ng/mL。心肌酶谱:CK为32 U/L,CK-MB为6.1 U/L,肌钙蛋白阴性。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左优势型,左前降支近段管壁不规则。立即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未再发作,临时起搏器于术后7 d拆除,入院20 d后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再出现类似症状。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早期复极患者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医务人员应重视。
- 樊云刘勇刘玉芳夏文刚龚玲蒲丽君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早期复极心律失常
- 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后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及神经体液指标评估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后血清中的心肌损伤指标及神经体液指标。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筛选48例接受PCI联合血栓抽吸治疗的患者和5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以及神经体液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TIMI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24h时的CK-MB峰值、cTnT峰值、cTnI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h内ST段回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24h时,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钠离子、内皮素1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钾离子、一氧化氮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1+/CD42b-EMPs的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治疗STEMI能够改善冠脉血流灌注、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抑制RAS系统激活、保护内皮功能。
- 龚玲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内皮损伤
- 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心内科用止血压迫器,包括缚带,所述缚带的一端缝接有第一弹性边,且第一弹性边一端的表面设置有魔术贴勾面;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缚带缠绕在患者的胸部,促使第一弹性边的魔术贴勾面与第二弹性边的魔术贴毛面粘接,实现...
- 龚玲
- 文献传递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与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及相关性探讨
- 2023年
- 分析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80粒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分为单腔起搏器VVI模式(单腔组)与双腔起搏器DDD模式的患者(双腔组),各40例。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起搏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同时间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起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SF-36各维度评分及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均无差异(P>0.05),起搏治疗后SF-36评分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动态血压检测显示,双腔组起搏治疗后动态血压中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 DBP-SD)更低于单腔组(P<0.05)。结论 永久性单腔、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单腔起搏对患者的血压影响较不稳定;监测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可有效评估植入后的生活质量。
- 龚玲刘玉芳夏文刚
- 关键词: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