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学成

作品数:14 被引量:426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龙江流域
  • 10篇白龙江流域
  • 4篇生态
  • 4篇土壤
  • 3篇土壤保持
  • 3篇破碎化
  • 3篇景观破碎化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生态
  • 2篇社会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时空分异
  • 2篇土地利用
  • 2篇流域生态
  • 1篇地理
  • 1篇遥感
  • 1篇有机碳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建设
  • 1篇生态建设工程

机构

  • 14篇兰州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作者

  • 14篇巩杰
  • 14篇马学成
  • 2篇张玲玲
  • 2篇钱彩云
  • 1篇谢余初
  • 1篇胡宝清
  • 1篇张影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eoDA的甘肃白龙江流域景观破碎化空间关联性被引量:26
2018年
景观破碎化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其空间分布研究可为景观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网格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基于Arc GIS和GeoDA平台分析了2014年甘肃白龙江流域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2014年甘肃白龙江流域不同网格大小下景观格局指数边缘密度(ED)、蔓延度(CONTAG)、Shannon多样性(SHDI)的Moran I分别介于0.478~0.501、0.276~0.374、0.406~0.436,在空间上均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域景观破碎化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存在高高聚集区和低低聚集区。(2)以10 km×10 km为特征尺度研究流域景观破碎化的空间集聚效应,发现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武都中部,较低区域主要在文县南部。(3)以10 km×10 km为特征尺度,流域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指数ED和SHDI的Moran I分别为0.170和0.180,在空间上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景观格局指数CONTAG的Moran I为-0.095,呈空间负相关,表明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对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GeoDA可应用于景观生态空间分析。
张金茜巩杰马学成柳冬青
关键词:景观破碎化
基于InVEST模型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被引量:47
2018年
基于1977年、1990年、2002年、2014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运用GIS和InVEST模型,分析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旨在为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77—2014年,林地和草地是该流域的主要土地覆被类型,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率为0.4%,0.36%和3.7%,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的减少率约为0.5%。(2)1977—2014年,生境质量总体表现出先降低后缓慢增加的趋势。(3)生境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与文县南部,集聚于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生境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谷近岸、农耕区、城乡聚落区、裸地和低覆盖草地等,集聚于舟曲—武都段白龙江近岸区及文县和武都交界区、宕昌西北部等。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境保育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巩杰马学成张玲玲柳冬青张金茜
关键词:时空分异
流域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被引量:19
2018年
甘肃白龙江流域是中国四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土壤保持服务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不仅加重了土壤侵蚀,也加剧了景观破碎化,因此开展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研究可以明晰两者间的空间关联,旨在为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网格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揭示了1990—2014年甘肃白龙江流域景观破碎化与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格局,并从数理统计和空间统计两个角度探讨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4年甘肃白龙江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土壤保持服务分别呈现先增后减、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1990—2014年间,甘肃白龙江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与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负相关关系从无到有,且两者间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3)2014年宕昌北部、武都中南部及最南端、文县南部和宕昌-舟曲-武都交汇处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对该区土壤保持服务产生显著负影响,可通过减弱景观破碎化以达到提升土壤保持服务的目的。
张金茜柳冬青巩杰马学成曹二佳
关键词:景观破碎化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从土地利用角度开展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研究,为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1990,2002,2010,201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近25a来该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结果](1)时间尺度上,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呈现"降—升—降"的波动变化趋势,各地类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不同。(2)空间尺度上,流域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西北与西南部高,东北部低,随海拔和坡度增加而递增的不均匀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流域不同区域和坡度范围的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各异。(3)1990—2002年,2002—2010年,2010—2014年间流域各地类生态承载力转换频繁,转变趋势明显,导致近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组成变化较大。[结论]近25a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在波动中上升,流域生态质量有所改善;受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流域生态承载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巩杰柳冬青马学成张金茜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转移矩阵
甘肃白龙江流域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研究
甘肃白龙江流域是我国四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环境脆弱区,土壤保持服务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景观破碎化,开展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研究可为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
张金茜柳冬青巩杰马学成曹二佳
关键词:景观破碎化
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视角
社会生态系统是当前可持续性和全球变化性研究的热点与核心议题。通过SCI-E 和CNKI 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80-2017 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态势和热点进行分析。
马学成巩杰柳冬青张金茜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
基于遥感和InVEST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85
2018年
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遥感、GIS技术和In VEST模型,从景观地理学角度选取区域生境质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和景观状态指数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综合评估方法,并在栅格像元尺度上开展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其生物多样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宕昌县岷江沿岸、高寒稀疏植被区和高山积雪-裸岩区。1990-2010年,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个别局部区域减弱,其增长区主要体现在生态工程实施区和林业管护区,减少区多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乡农耕区和灾害多发区。
谢余初巩杰巩杰马学成马学成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白龙江流域
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1
2018年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服务之一,在缓解区域侵蚀和维持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14年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不断增强,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2)各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及坡向上土壤保持功能均有所提升,且保土功能增幅表现出随海拔抬升而减小,随坡度递增而增加的趋势;(3)降水量变化是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与农作物单产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别交互后的因子影响力较大。由于降水具有不可控性,因此,降低人类农业活动干扰,增加植被覆盖有利于甘肃白龙江流域土壤保持功能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山地流域土壤保持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柳冬青巩杰张金茜马学成
关键词:土壤保持
基于文献计量的近20多年来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研究进展与热点被引量:18
2016年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管理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组分、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分析报道较少。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平台,分析了1991~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管理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展及热点。研究表明:森林、草地、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变化与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森林、草地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林地转化为次生林、草地、耕地;草地过渡放牧或转化为耕地)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农田主要通过土地管理(退耕还林还草、耕作方式、施肥等)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选取的指标越来越具体化,模型多样化,但土壤有机碳模型研究还未成体系,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预测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张影巩杰马学成张玲玲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
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视角被引量:23
2018年
社会生态系统是当前可持续性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与核心议题。通过SCI-E和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80—2017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及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生态系统研究发展态势良好;发达国家的贡献较大,瑞典和美国占据领先地位,斯德哥尔摩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国家(地区)与机构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2)中国是最早开展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国家之一,但发展速度较慢,国际合作相对较弱,文献被引频次相对较低,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重点研究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协同性、社会生态系统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社会系统与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及演化机制等方面;此外,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胁迫,社会生态系统的响应与反馈机制及政策与决策研究尤为突出。
马学成巩杰柳冬青张金茜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可持续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