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佳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艺术
  • 3篇哲学
  • 3篇美学
  • 2篇社会
  • 2篇审美
  • 2篇生命
  • 2篇情感
  • 2篇美学表现
  • 1篇多德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艺术节
  • 1篇艺术节奏
  • 1篇艺术经验
  • 1篇艺术形式
  • 1篇艺术哲学
  • 1篇意味
  • 1篇音乐
  • 1篇应变量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11篇陈佳

传媒

  • 3篇外国美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美术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学术月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艺术设计研究
  • 1篇当代中国美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音乐是人类群体交流的重要载体--读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有感
先秦音乐美学思想是蒋孔阳先生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一书中,蒋先生以学者的敏锐触角,捕捉到了音乐在中国上古时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的中心地位.他以'礼'、'和'等核心概念为统领,把先秦诸子学...
陈佳
关键词:审美意识哲学思想
写意与表现:由杜威表现观引发的艺术哲学思考
2019年
在关于艺术的论述中,无论是纯粹诞生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写意”概念,还是在西方美学史上确立起来的“表现”概念,都因其直接关乎艺术的本性而在当代艺术哲学语境中持续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本文围绕艺术与自然、表现与再现、写意与生命这三个方面,旨在通过阐发杜威对西方表现主义美学的批判以及对艺术表现的理论建构,进而将其与中国美学中对写意的探讨加以比较与反思,从中总结对今天仍具启发意义的思想内容。
陈佳
关键词:写意艺术哲学
从“协调圈”到“可沟通的意义”:杜威艺术感觉观溯源被引量:1
2023年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指出,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哲学家、道德家对于感觉的诸多负面评价都源自一种对人之基本生存的误解,即未能看到人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有可能“将感觉与冲动之间,脑、眼、耳之间的结合推进到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艺术恰是这种结合的有效证明。本文旨在从杜威的这一重要判断出发,通过回溯他早、中、晚期代表著作中对感觉的讨论,考察其感觉观的变迁,进一步讨论艺术中的情(感觉)、思(理性)、做(行动)三者的关系,并指出杜威最终在《艺术即经验》这部美学经典中,找到了克服“情、思、做三者分离”的出路:艺术让人学会有意义地使用自然的材料和能量,与此同时,人的脑、眼、耳相互之间也获得了高度结合。
陈佳
关键词:艺术经验
“由行动而生出情感”:杜威美学表现观解读
2019年
杜威拒绝接受传统美学表现论,反对在主体精神世界中寻求审美与艺术表现的奥秘,而是把视线转向现实的自然与人之生活,从作为“活的生物”的人与自然的长期的、动态的相互作用出发,提出生存论路向的美学表现观。强调艺术表现首先是人在环境之中的一种行动,是对情境的积极回应,是当下的感觉激发了来自先前经验的态度与意义、新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应变量。作为表现行动的结果,是借助媒介创造了一个新的经验,使得那些原先沉默的、未成熟发展的对象的意义得到了澄清与浓缩。杜威艺术表现观以行动中心论取代了流行的表现主义美学的情感中心论。杜威更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揭示出表现打破了将人与人隔开的障碍,是一种积极的、建构性的社会文化改造力量。
陈佳
关键词:表现主义美学美学表现应变量社会心理学中心论传统美学
艺术乃经验之巅峰:杜威生存论路向的艺术哲学探究被引量:5
2020年
杜威的艺术哲学,是他晚年学术上的一个突出贡献。美国美学家门罗·比厄兹利(Monroe Beardsley)赞誉杜威的《艺术即经验》(Art as Experience)一书"具有一种自发性气势,有新的发现、视野新鲜、蕴涵的意味极其丰富,以及一种独特的间接却稳步向前推进的杜威式雄辩。人们普遍认为,这本书是我们这个世纪到现在为止用英语(也许是用所有语言)写成的美学著作中最有价值的一部"。
陈佳
关键词:生存论路向审美经验
为一种阐释理论所作的各项准备
2015年
一我发现有充分的理由把以下这些都看作是'各种阐释'的例子,如:对历史的解释,古人类学,美国宪法,合同法,谈话,艺术品,个人生活及事业,奥杜威峡谷,不同动物种类的胚胎发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学者们的成就,佛教教义,各民族的风味饮食,以及这种多样化的实际上可以无休止地添加下去的例子。这些例子有很多相似性,引发我们去认真思考,所有这些的背后也许包含一个共同的实践和目标;
陈佳
关键词:古人类学民族合同法发育宪法
刘海粟艺术表现说初探被引量:1
2019年
刘海粟艺术表现说在其美学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主旨为“艺术是生命的表现”。该表现说中西融合、着意高远,旨在培育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创新的精神;既有健全的人格与艺术趣味,又有高远的人文境界与人文情怀的艺术观。本文首先梳理“表现”概念在西方美学史中的溯源发展,接着阐释刘海粟艺术表现说的两大核心:生命本质观和绘画表现观,最后从历史和文化两方面探讨其表现说的当代启示。
陈佳
关键词:刘海粟生命中西融合
有规则的变异与能量的组织——杜威论艺术节奏
2019年
审美经验中节奏的重要性,是杜威晚期美学著作中的重要观点。他突出强调有机体的生活过程就是变异,是"持续,却不一致"。杜威一方面澄清传统节奏观念的误解,指明节奏总是包含着不断的变异;另一方面阐明能量对节奏变异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审美的重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生命的内在需求与有机体能量的积累与保存,是完满经验的实现。
陈佳
关键词:艺术节奏
生命提升乃形式之意味:杜威艺术形式观探微
2018年
杜威对于传统艺术形式观的批判在西方美学史上独树一帜。他拒绝将形式作抽象、静止的本质主义理解,而从历史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形式的起源,揭示了形式之意味的深层社会内涵。意味是形式的内在视域,它源自在历史中展开的人之现实生活的价值圆满,源自通过斗争获得的人之生命力的提高,源自通过想象力和社会交往达到的自我与世界相统一的满足感。
陈佳
关键词:生命意味情感社会
重思公共教育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旨在于现代背景下重建公众和公共教育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理解的公共教育涉及公众的再生产,它包括某种身份的形成和对使用理性话语沟通的信奉。在现代背景下重思公共教育,需要对亚氏的公众定义加以修订。本文通过分析米尔顿·弗里德曼等新资本主义者支持择校的观点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提出了公众是理想的监管者的主张。通过参与共有价值观的集体反思,公共群体共同制定新规范,增加新的准则,开展道德创新,使其能够应对新的现实。
沃尔特.范伯格陈佳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公众公共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