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南黄海
  • 2篇矿物
  • 2篇化学特征
  • 1篇盐岩
  • 1篇扬子板块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闪石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泥质
  • 1篇泥质沉积
  • 1篇盆地
  • 1篇栖霞组
  • 1篇千里岩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4篇赵利
  • 3篇赵广涛
  • 2篇祁奇
  • 2篇韩宗珠
  • 2篇龙晓军
  • 2篇何雨旸
  • 2篇徐翠玲
  • 1篇塔金璐
  • 1篇张贺
  • 1篇许红
  • 1篇刘金庆
  • 1篇李敏
  • 1篇王传
  • 1篇孙宇菲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黄海北部B03孔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对取自南黄海北部的B03孔岩芯(330cm)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重矿物特征分析,并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分析了其典型层位角闪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研究表明,B03孔柱状样为均一连续的粉砂质沉积,重矿物含量较低(平均仅0.65%),主要为云母类和闪石类矿物,岩芯以85cm处为界分为上、下2个沉积层,其重矿物组合分别为普通角闪石-云母类矿物-绿帘石和云母类矿物-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角闪石的EPMA分析显示其种属主要为镁角闪石,其次为镁钙闪石、铁镁钙闪石及阳起石,成因以中酸性侵入岩与中高级变质岩为主,上下沉积层角闪石特征元素Mg/Fe2+比值分别为2.03、1.90。综合分析认为,岩芯的主要物源为黄河源物质及山东半岛陆架基岩剥蚀产物的混源,上下沉积层的矿物特征差异暗示了沉积物源发生了变化,其分界线可能代表了黄河1855年改道事件在山东半岛东部陆架的区域响应。
赵利赵广涛何雨旸徐翠玲祁奇龙晓军
关键词:泥质沉积重矿物角闪石矿物化学
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南黄海千里岩榴辉岩对研究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有重要意义。千里岩榴辉岩变形作用较弱,经历了多期退变质作用。千里岩榴辉岩原岩为拉斑系列的玄武岩,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榴辉岩相似。千里岩榴辉岩微量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榴辉岩有较大差异。千里岩榴辉岩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MORB富集,高场强元素特征与N-MORB基本一致,无Nb、Ta、Zr、Ti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为LREE亏损的左倾型。千里岩榴辉岩主微量元素判别图与微量元素特征值均指示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榴辉岩的207Pb/204Pb比值不同于华北板块而接近扬子板块,继承性锆石(747±19)Ma的SHRIMP U-Pb年龄说明其原岩经历了仅在扬子板块有记录的晋宁期热事件。该区所在的千里岩隆起区代表了扬子板块的基底。
李敏韩宗珠许红赵广涛赵利张贺刘金庆
关键词:榴辉岩弧后盆地扬子板块
南黄海北部B03孔黏土矿物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通过对南黄海北部B03孔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黏土粒级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沉积速率研究,探讨其物质来源及其环境变化记录。研究认为,B03孔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分以伊利石为主,同时含有较多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判别图解表明该岩芯源区主要来自黄河沉积物;B03孔黏土粒级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90cm以上的黏土粒级沉积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与黄河沉积物的较为接近,表明其与黄河沉积物的亲缘性较大。结合B03孔的210Pb测年结果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测1855年黄河改道对山东半岛东部陆架海的物源影响是造成该岩芯以90cm为界分为上下两段沉积的主要原因。
韩宗珠孙宇菲塔金璐王传赵利
关键词:南黄海黏土矿物稀土元素沉积环境
巢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本文系统研究了巢北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推断了栖霞组形成的古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栖霞组主要形成于正常外台地海的浅水环境,沉积期间陆源物质供应较少;期间气候波动较小,海平面相对较高,主要处于贫氧环境中,海侵范围较大,总体上来说经历了一个大的波动式海侵-海退旋回,可分为4个沉积阶段。
何雨旸赵广涛赵利龙晓军祁奇徐翠玲
关键词:栖霞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古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