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兰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纳米
  • 4篇聚乳酸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导热
  • 2篇丁二醇
  • 2篇丁二醇酯
  • 2篇丁二酸
  • 2篇丁二酸丁二醇...
  • 2篇性能研究
  • 2篇原位
  • 2篇石墨
  • 2篇石墨烯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管
  • 2篇纳米纤维
  • 2篇聚丁二酸丁二...
  • 2篇二醇
  • 2篇二酸
  • 2篇PLLA

机构

  • 10篇贵州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国家复合改性...
  • 1篇贵州省冶金化...

作者

  • 10篇谢兰
  • 6篇郑强
  • 2篇熊玉竹
  • 2篇谢海波
  • 1篇梁寅
  • 1篇王倩
  • 1篇田瑶珠
  • 1篇秦舒浩
  • 1篇罗筑

传媒

  • 5篇塑料工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现代塑料加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性再生油合成可降解材料制备缓释肥的技术参数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回收油提纯后直接合成的生物基聚氨酯(PUs),耐湿耐热性能较差,不适宜于用作肥料缓释包膜材料。本文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引入能提高产品的机械、耐水、抗老化等性能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PUs进行改性,并初步测定了该包膜肥料养分的释放特征。【方法】回收的食用油和反复使用的炸油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的餐馆。依次用磷酸、蒸馏水、NaOH、NaCl清洗提纯后得到再生油。将制得的再生油与过氧乙酸按质量比1∶0.3混合,经过中和、洗涤、蒸馏,与乙二醇反应生成醇化再生油。将醇化再生油与KH550在80℃下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2 h,制成含KH550分别为0、10%、20%和30%的醇化再生油混合物。在BYC-300型包衣机中加入150 g尿素(包衣温度为60℃,转速为1300 r/min),按尿素重量的3%加入上述混合物,再滴加MDI-50进行包衣,即制备得KH550改性聚氨酯(K-PUs)包膜尿素(PCUs-0、PCUs-1、PCUs-2、PCUs-3)。参考Oertli等方法测定了该包膜肥料的缓释性能。【结果】1)回收油经过多步提纯后得到的再生油仍保持原油的分子结构,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2)再生油经过预改性后明显增加活性基团羟基,为聚氨酯的合成提供反应基团。3)通过化学反应将再生油合成为新型生物基聚氨酯,并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成功引入硅烷偶联剂KH550,从而得到改性PUs包膜材料。4) KH550的存在使得改性后PUs的疏水性相比于未改性的提高了48%~74%;孔隙率相比于未改性前降低了31%~54%;热稳定性相比于未改性的PUs在T5%提高了3%~11%、T50%提高了6%~32%、T80%提高了4%~11%。氮素模拟试验表明PCUs氮的累积释放速率明显降低。改性后的PCUs氮素在第30天累积释放不超过70%,未改性PCUs氮素在第30天累积释放超过90%。5)当KH550含量为20%时,改性PUs具有最大的接触角和最低的孔隙率,其值分别为113.31°和10.91%,该条件下制备的PCUs综合�
王倩熊玉竹罗惠元江猛张清坡谢兰
关键词:新型聚氨酯硅烷偶联剂缓释肥
分步控制的流动场诱导聚乳酸共混物原位纳纤化
高分子共混物两相间热动力学不相容性往往导致相形态难以控制和界面结合较差,进而力学强度和延展性难以平衡。我们以全降解型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PBS)共混物为研究模型,采用分步耦合机制,首先,利用挤出共混中的拉伸...
谢兰谢海波郑强
关键词: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纤维
文献传递
碳质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导热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碳质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制备的导热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比强度高、成本低和加工性能好等优势受到研究者关注。聚合物因其自身导热系数低,无法适应电子元件高功率化、高密度化和高集成化所产生的高热量散热要求。因此,研究开发高导热且力学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和扩展具有迫切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而目前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碳质纳米填料含量较低时,导热能力不足;而其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难以平衡。如何高效地构建有效导热通路以减少界面热阻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鉴于此,文中不仅分析了碳质纳米填料和聚合物本征导热机理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讨论碳质纳米填料本征结构以及在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聚集态结构对构建高通量导热通路的影响,而且提出近期或将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就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单博谢兰薛白秦舒浩郑强
关键词: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
溶剂诱导制备PLLA/HA/GO三元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2019年
首先通过将羟基磷灰石(HA)及氧化石墨烯(GO)两种纳米填料预混合,得到紧密结合的复合填料,再通过非良溶剂诱导左旋聚乳酸(PLLA)相分离方式,制备了PLLA/HA/GO多孔复合膜。均匀分布的纳米填料能作为异相成核剂诱导PLLA结晶,使复合膜的结晶度由PLLA膜的53.7%提高到61.1%,实现在成型过程中由液-液相分离向固-液相分离的转变,从而影响膜表面的微观结构,并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LLA复合材料的起始热降解温度由315 ℃提高到355 ℃,拉伸强度由35.6 MPa提高到46.7 MPa。除此之外,纳米填料中含有大量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有效提高了膜的亲水性能,使表观接触角由122°降低到88°。
霍康伟孙鑫杨胜都廖兴燕薛白谢兰许开华郑强
关键词:左旋聚乳酸
分步控制的流动场诱导聚乳酸共混物原位纳纤化
高分子共混物两相间热动力学不相容性往往导致相形态难以控制和界面结合较差,进而力学强度和延展性难以平衡。我们以全降解型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PBS)共混物为研究模型,采用分步耦合机制,首先,利用挤出共混中的拉伸...
谢兰谢海波郑强
关键词: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纤维
石墨烯/碳纳米管协同增强再生纤维素复合薄膜的导热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采用低温碱/尿素水溶液制备纤维素溶液,通过混合石墨烯纳米片(GNP)/多壁碳纳米管(MWCNT),制备一种具有水平方向(In-plane)高热导率的复合薄膜热界面材料。GNP/MWCNT纳米填料在纤维素基体中能稳定分散,并且多维形貌结构的导热填料之间形成协同效应,降低了填料-基体之间的界面热阻。结果表明,GNP与MWCNT质量比为5∶5时,填料质量分数为10%的再生纤维素(RC)复合膜显示出优异的导热性能,其中水平方向热导率为15.7 W/(m·K)和垂直方向(Through-plane)热导率为0.25 W/(m·K),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拉伸强度65.8 MPa。此外,MWCNT对RC复合膜导热性能的协同效率( f )在MWCNT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值0.68。该项工作中在纤维素基体构筑有效协同导热路径,为增强型热界面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杨胜都孙鑫李毅薛白谢兰许开华郑强
关键词:石墨烯碳纳米管再生纤维素热导率
碳纳米管/芳纶纤维复合增强PVC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共价及非共价结合方式制备2种碳纳米管/芳纶纤维(CNTs/PPTA和CNTs-NH2/PPTA)复合材料,并用作聚氯乙烯(PVC)薄膜的增强体,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对2种碳纳米管/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对PVC薄膜进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共价结合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PVC基体中分散性优于非共价结合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碳纳米管分散良好的情况下,当CNTs-NH2/PPTA质量分数为0.25%时,PVC薄膜的断裂伸长率最高可达800%。
孙鑫霍康伟支景鹏田瑶珠谢兰
关键词:碳纳米管分散性
3D打印尼龙1212的无氧老化机理被引量:1
2023年
尼龙材料是3D打印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老化行为大大降低了循环使用率,造成材料的浪费。为了深入了解3D打印过程中尼龙粉末的变化情况,以尼龙1212(PA1212)粉末为原料,通过人工加速烧结模拟实验,以不同老化时间的粉末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尼龙无氧热老化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分析3D打印过程中粉料的无氧热老化行为。粉末吸收热量,导致球形尺寸增大,表面缺陷突增,黏度增加等。尼龙材料的无氧热老化过程伴随复杂的重排交联反应,酰胺键的C=O双键损耗,分子间作用力减弱,导致熔融和结晶等发生偏移,半结晶材料的尼龙结晶能力下降。此研究为尼龙材料在3D打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郭荣哲薛白谢兰梁寅
关键词:尼龙1212选择性激光烧结
PLLA/CQD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聚乳酸(PLL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但其脆性大、结晶速率慢且结晶形态难控制等,限制其广泛应用。因此制备生物质碳量子点(CQD)改性PLLA。首先制备了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尺寸在2 nm左右的CQD。研究表明,加入0.1%的CQD纳米颗粒,PLLA/CQD复合膜的结晶度明显提高了129%。有趣的是,当CQD含量提高至0.8%时,结晶度显著提高185%,同时,相比纯PLLA,PLLA/CQD0.8复合材料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1.3%,拉伸强度也提高至38 MPa。由此可见,制备了一种高结晶度且强韧的全生物降解PLLA/CQD纳米材料,有望于应用在一次性包装用品等方面。
廖兴燕孙鑫江志强薛白郭云峰谢兰郑强
关键词:聚乳酸力学性能
聚合物基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介绍了石墨烯的历史及性能,概括了石墨烯/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综述了石墨烯/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影响导电性能的各种因素,最后对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谢兰熊玉竹罗筑郑强
关键词: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