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阳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堤顶
  • 1篇深圳河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水流
  • 1篇水流特性
  • 1篇泥沙
  • 1篇泥沙回淤
  • 1篇清淤
  • 1篇清淤工程
  • 1篇紊动
  • 1篇紊动强度
  • 1篇粒子图像测速
  • 1篇两岸
  • 1篇流速分布
  • 1篇明渠
  • 1篇界河
  • 1篇回淤
  • 1篇防洪
  • 1篇防洪能力
  • 1篇PIV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胡阳
  • 2篇谈广鸣
  • 1篇槐文信
  • 1篇夏军强
  • 1篇王伟杰
  • 1篇赵芳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层刚性植被明渠水流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双层刚性植被水流进行了水槽实验,分析了植被在不同流量、水深以及不同植被排布方式下对水流的影响,研究了双层刚性植被水流的纵向流速、垂向流速和紊动强度等水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深和流量相同时,线性排列的植被对水流的抑制效应强于交错排列的植被;当植被排布方式相同,流量和水深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植被对水流的抑制效应也随之增大;双层植被的存在,使水流的流动结构及紊动特性变得更为复杂,在植被层顶部附近物理量变化最为显著.
赵芳槐文信胡阳王伟杰
关键词:流速分布紊动强度
深圳河近期回淤特征及回淤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通过不同时期的实测地形,研究了环保清淤工程实施后深圳河的回淤分布特征。利用Delft3D建立了同时考虑悬沙和浮泥运动的深圳河湾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探讨了回淤机理和回淤泥沙来源。实测资料表明清淤工程实施后深圳河回淤明显,1 a后的回淤量达20.8万m^3,占总清淤量的41.7%。洪季回淤量远大于枯季。模型计算显示清淤工程实施后河道内断面平均流速大幅降低,其中洪季减小量大于枯季减小量。平均落急流速只有工程前的40%,是导致清淤河段快速回淤的直接原因;回淤泥沙来源模拟显示潮流输沙对初期回淤量的贡献最大,达61.9%。随着洪季上游来沙量的增加,上游来沙对回淤量的贡献率增加至46.8%,成为工程河段淤积的主要来源。
冯志勇吴门伍吴小明胡阳谈广鸣
关键词:泥沙回淤数学模型清淤工程深圳河
基于两岸堤顶高程差的一岸漫顶后另一岸防洪能力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以某一东西流向两省界河为研究对象,利用Delft3D软件建立了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现状防洪能力,计算了不同洪潮遭遇重现期下两岸堤防高程差变化对防洪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洪潮遭遇重现期下,与研究河段现状水面线相比,上游水面线降低后防洪能力的提升幅度与两岸堤顶高程差呈正相关,下游降低的洪峰流量值与两岸堤顶高程差成正比。在同一堤顶高程差下,上游来流的洪峰流量越大,防洪能力的增幅和下游洪峰流量的降幅也相对越大。
胡阳冯志勇谈广鸣王静雯章广越王华琳王朝樟夏军强
关键词:界河防洪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