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子琪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斑马
  • 6篇斑马鱼
  • 4篇补骨脂
  • 2篇代谢
  • 2篇毒性
  • 2篇淫羊藿
  • 1篇豆素
  • 1篇毒性成分
  • 1篇毒作用
  • 1篇多糖
  • 1篇养胃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代谢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乙素
  • 1篇异补骨脂素
  • 1篇鱼毒
  • 1篇色谱

机构

  • 8篇江苏省中医药...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8篇石子琪
  • 7篇韦英杰
  • 4篇宁青
  • 4篇宋捷
  • 3篇封亮
  • 3篇贾晓斌
  • 2篇孙娥
  • 2篇陈颖
  • 1篇钟荣玲
  • 1篇张振海
  • 1篇葛静
  • 1篇夏智
  • 1篇吴豪

传媒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UPLC法测定香砂养胃丸中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含量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香砂养胃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以控制制剂中君药木香的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50 mm×2. 1 mm,1. 7μm)色谱柱,以乙腈-0. 1%磷酸为流动相,流速为0. 2 ml·min^(-1),测定波长为225 nm,柱温为30℃。结果:木香烃内脂、去氢木香内脂分别在1. 62~402. 98μg·ml^(-1)(r=0. 999 9)和1. 66~828. 80μg·ml^(-1)(r=0. 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低于2.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 65%(RSD=2. 05%)、92. 93%(RSD=2. 5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香砂养胃丸中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程雅婷王晓云王学涛王艳博刘凯娜杨新宇石子琪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香砂养胃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
中药肝毒性研究方法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被引量:28
2017年
中药肝毒性问题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目前,肝细胞系、亚细胞、三维培养、模式动物等体内体外模型在中药肝毒性的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系统观和整体论的引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网络毒理学等新方法开始逐步应用于中药肝毒性标志物挖掘和肝毒性预警等方面。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肝毒性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结合病/证模型和网络毒理学的中药量-效-毒关系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也对该课题组开展的淫羊藿潜在肝毒性的初步研究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中药肝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原则提供理论基础,推动中药肝毒性研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宋捷钟荣玲夏智吴豪仲青香张振海韦英杰石子琪封亮贾晓斌
关键词:淫羊藿
大孔吸附树脂结合斑马鱼评价富集纯化补骨脂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法结合斑马鱼评价富集纯化补骨脂总黄酮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补骨脂的黄酮类代表成分(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和corylifol A)为指标,考察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附能力,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类型;综合斑马鱼形态变化和存活率,评价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的安全性,优选不同厂家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考察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体积流量、上样量、吸附时间、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和用量等因素对黄酮纯化工艺的影响,并对优选纯化工艺进行验证,比较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前后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 A、补骨脂宁、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4′-O-甲基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黄酮类和香豆素类),以及补骨脂酚的含量。结果优选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补骨脂黄酮成分同时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解吸附能力;10个厂家D101大孔吸附树脂醇浸液对斑马鱼形态和致死率的影响差别较大,其中D2和D5的大孔吸附树脂安全性较好。优化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总黄酮制备工艺为补骨脂药液上样质量浓度为0.5 g/mL生药,上样量为1倍柱体积(BV),上样体积流量为1 mL/min,吸附时间为1.5 h,用1 BV 30%乙醇洗去未被吸附的成分,再用4 BV 90%乙醇洗脱黄酮成分,所得补骨脂总黄酮提取物中8种黄酮成分含量约是纯化前的1.3~5.1倍,黄酮成分总量约占上述所测11种成分总量的93.6%,提取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约为54%。结论斑马鱼评价可快速辨别大孔吸附树脂的安全性差异,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富集纯化补骨脂黄酮类成分,优选的工艺简单、稳定、重复性好。
罗利霞葛静李佳妍李彦东宋捷宋捷宁青石子琪
关键词:补骨脂斑马鱼纯化工艺补骨脂酚
基于斑马鱼整合评价补骨脂粗多糖对补骨脂中香豆素组分的代谢及毒效关系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用斑马鱼整合评价探讨补骨脂粗多糖(psoraleae crude polysaccharide,PPS)对补骨脂中香豆素组分(coumarin components of Psoraleae Fructus,CCPF)的代谢及毒效关系影响。方法 用受精后天数(days post fertilization,dpf)1~6 dpf的斑马鱼评价CCPF、PPS及二者组合物的安全性,观察斑马鱼脏器形态,记录死亡数并计算斑马鱼半数死亡浓度(LC50);用1~6 dpf斑马鱼暴露于CCPF及其与PPS组合物,分析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及其代谢物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动态变化;用25μmol·L^(–1)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采用茜素红对培养至8 dpf的各给药组斑马鱼幼鱼骨骼染色,进行显微观察、数码成像,并用图像软件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来评价上述样品的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 CCPF与PPS组合物对斑马鱼的毒性大于二者单独给药,且组合物PPS的比例增加,毒性增大:PPS能够降低斑马鱼中毒浓度,致斑马鱼脏器形态畸变严重,缩短斑马鱼死亡时间,增加斑马鱼死亡率;PPS能明显加速CCPF中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脱糖基转化为潜在肝损伤代谢产物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CCPF及其与PPS组合物可增加斑马鱼头骨累积光密度值,且组合物具有一定增效作用。结论 用斑马鱼整合评价高效揭示了PPS对CCPF的代谢与毒效关系的影响,为研究PPS对其他结构类型成分的毒效关系提供高效的方法与思路。
吴栩满李佳妍宁青石子琪石子琪
关键词:补骨脂斑马鱼粗多糖香豆素毒性代谢
基于斑马鱼毒/代同步进程法分析巴戟天配伍淫羊藿减毒作用被引量:10
2018年
基于体内转化的毒性研究至关重要,但难以实时动态观察,本文提出斑马鱼毒/代(毒性/代谢)同步进程法,并用于揭示淫羊藿中毒及其配伍巴戟天后的减毒作用。将受精后1天(1 dpf)的健康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浓度淫羊藿水煎液(YYH)、淫羊藿黄酮组分(YTF)、代表黄酮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及分别配伍巴戟天水煎液(BJT)的供试液中,同时设置空白溶媒(0.4%DMSO)对照组,观察记录给药后1~5天(2~6 dpf)的鱼中毒和死亡情况,显微镜观察3 dpf斑马幼鱼形态,用SPSS16.0计算不同供试液在2~6 dpf的鱼半数致死浓度(LC50);同时,分别选取各样品的一个相对安全浓度,每天同步取药液分析淫羊藿代表黄酮成分动态代谢变化。结果表明:淫羊藿中主要黄酮成分朝藿定A/B/C和淫羊藿苷经斑马鱼作用后动态转化为以箭藿苷C和宝藿苷I为主的代谢物,其中宝藿苷I主要来自朝藿定A/B和淫羊藿苷,原形和代谢物均不会致鱼中毒;而箭藿苷C主要来自朝藿定C,箭藿苷C的动态增加与YYH、YTF及朝藿定C的毒性产生密切相关;配伍BJT后,淫羊藿主要黄酮成分(如朝藿定C)代谢速度减慢,伴随产生的毒性也减缓。斑马鱼毒/代同步进程法揭示淫羊藿中朝藿定C代谢转化为箭藿苷C后增加毒性,是淫羊藿潜在致毒关键黄酮成分,巴戟天通过减缓朝藿定C代谢速度而减毒。研究为中药毒性物质发现及配伍减毒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凌洁王茉陈颖宋捷孙娥石子琪石子琪封亮贾晓斌
关键词:斑马鱼淫羊藿巴戟天
基于斑马鱼M-Act/Tox一体化评价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思路与方法被引量:8
2017年
日益显现的壮骨中药肝损伤问题为临床应用带来挑战,抗骨质疏松中药筛选有必要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而代谢转化至关效应与毒性,故全面考虑代谢-效/毒一体的筛选具有意义。评价模型和化合物(含代谢物)数量严重制约早期在体、高效筛选。参考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及国内外文献,提出斑马鱼代谢模型、骨质疏松模型及毒性评价法有机整合可建立M-Act/Tox(metabolism-action/toxicity)一体化的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法。突破量微成分无法在体、高效及一体化评价的难点和盲点,实现基于体内过程且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全方位抗骨质疏松中药高效筛选,对加速发现安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创新中药具有意义。
王茉凌洁陈颖陈颖孙娥宋捷封亮孙娥韦英杰
关键词:斑马鱼骨质疏松药物代谢活性筛选
基于斑马鱼多模态评价杜仲配伍补骨脂对其香豆素成分的代谢及毒/效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用斑马鱼多模态评价杜仲配伍补骨脂对其香豆素糖苷的代谢及毒/效影响。方法用受精后1~6 d(day after fertilization,dpf)的斑马鱼评价杜仲提取物(lignan extract of Eucommiae Cortex,LEEC)配伍补骨脂香豆素提取物(coumarin extract of Psoraleae Fructus,CEPF)以及代表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配伍补骨脂苷(psoralenoside,PSS)和异补骨脂苷(isopsoralenoside,IPSS)的安全性,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包括胚胎致畸、致死情况,并计算斑马鱼半数死亡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用1~6 dpf斑马鱼暴露于上述配伍组合物,分析PSS和/或IPSS及其代谢物补骨脂素(psoralen,PS)和/或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PS)的动态变化;用25μmol/L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采用茜素红对培养至8 dpf的各给药组斑马鱼幼鱼骨骼染色,进行显微观察、数码成像,并用图像软件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来评价上述配伍组合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LEEC配伍CEPF及PDG分别配伍PSS和IPSS,可改善斑马鱼心包、卵黄囊等形态畸变,减少鱼死亡率,提高鱼致畸或致死浓度;能明显减慢PSS和IPSS脱糖基转化为潜在肝损伤代谢产物PS和IPS的速率,减慢毒性代谢物的产生是杜仲配伍补骨脂减毒的重要因素;LEEC配伍CEPF以及PDG分别配伍PSS和IPSS可显著增加斑马鱼头骨累积光密度值,提示具一定增效作用。结论采用斑马鱼多模态高效评价了杜仲配伍对CEPF及补骨脂香豆素代表成分的代谢与毒/效作用的影响,为杜仲配伍补骨脂的减毒、增效作用研究提供高效的方法与思路。
高一波李佳妍石子琪石子琪宁青
关键词:斑马鱼补骨脂代谢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补骨脂毒性相关成分群的高效辨识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结合相关分析高效辨识补骨脂毒性成分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个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中4个香豆素类、4个黄酮类和补骨脂酚的含量。以斑马鱼(6 dpf)死亡率、脏器中毒形态、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LC50)值为指标,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的毒性。将各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与斑马鱼LC50值进行相关分析,辨识毒性成分群,并通过对代表成分的斑马鱼毒性评价进行验证。结果不同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中香豆素类、黄酮类、补骨脂酚的含量差异较大,4个香豆素类成分、黄酮成分(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酚含量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3.47~5.60、5.30、6.47倍。斑马鱼毒性评价结果显示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对斑马鱼毒性差异较大,其中LC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7.2倍。毒性与成分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毒性与黄酮类成分、补骨脂酚的相关性较好(R^(2)分别为0.6234、0.5878),与香豆素类成分的相关性较低(R^(2)为0.1877)。各类代表成分的毒性评价结果表明,补骨脂酚和3个黄酮成分(补骨脂甲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乙素)是补骨脂致毒的关键成分,香豆素类成分的安全性相对较好。结论斑马鱼模型可高效、灵敏反映不同批次补骨脂毒性的差异,通过毒性与成分含量的相关分析,能够快速发现补骨脂中毒性相关成分群,为从中药复杂体系快速发现毒性及其相关物质提供依据。
李佳妍刘欣欣宁青李彦东石子琪石子琪
关键词:补骨脂毒性成分斑马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