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喉返神经挤压伤后喉肌及神经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估大鼠喉返神经挤压伤后的自我修复效果。方法: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喉返神经5 mm长度的挤压损伤,对照组仅暴露神经,不造成损伤。在术后4周、8周及12周检测各组动物的一般状况、发声功能、声带运动、受损神经组织学及甲杓肌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发声功能、声带运动及受损神经的轴突个数逐渐恢复,直到术后12周,上述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4周,右侧甲杓肌中BDNF的表达量最低,之后逐渐增加,直到术后12周BDNF的表达量远远超过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单侧喉返神经挤压伤后存在自我修复,该修复能力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关。
- 吴涛沈叶王文杰黄忠明王时光瞿军
- 关键词:喉返神经神经修复声带麻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鼠单侧喉返神经横断后喉内肌和喉返神经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目的 评估大鼠喉返神经横断伤后的自我修复效果。方法 将30只雄性、体质量为340-360 g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空白对照组15只,再将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随机均分为4周组、8周组及12周组。实验组的15只大鼠均行右侧喉返神经横断、切除,空白对照组大鼠仅暴露右侧喉返神经,不做截断处理。2组大鼠均于相应时点(4、8及12周)检测发声功能、杓状软骨最大开放角度、喉返神经远端断端轴突数目及右侧甲杓肌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4、8及12周时,同时点实验组大鼠的声音总嘶哑度分级、杓状软骨最大开放角度、喉返神经远端断端轴突数目及右侧甲杓肌中BDN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实验组大鼠的声音总嘶哑度、杓状软骨最大开放角度、喉返神经远端断端轴突数目及右侧甲杓肌中BDNF的表达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至术后12周时仍未恢复正常。结论 单侧喉返神经横断伤后存在局限性自我修复,但是效果不佳。
- 瞿军沈叶王文杰黄忠明王时光吴涛
- 关键词:喉返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声带麻痹神经修复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并发症的预防501例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目的探讨腹膜前修复对防止疝复发等并发症的作用。方法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501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其中232例采用疝环充填法术式,269例采用腹膜前修补术式。观察随访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501例患者的术后随访资料显示,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出血、血管神经损伤、膀胱损伤)及术后并发症(阴囊积液、切口感染)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后异物感和慢性疼痛、复发方面,腹膜前组比疝环充填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膜前耻骨肌孔的修复,构成完整腹股沟管后壁,能有效预防疝复发,可减轻术后局部异物感和慢性疼痛。
- 杨治张光军蒋叶平张平瞿军
- 关键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并发症的预防(附501例分析)
- 目的:探讨腹膜前修复对防止疝复发等并发症的作用。方法: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501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其中232例采用疝环充填法术式,269例采用腹膜前修补术式。观察随访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
- 杨治张光军蒋叶平张平瞿军
- 关键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