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世红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球化学循环
  • 1篇地幔
  • 1篇地幔流
  • 1篇地幔流体
  • 1篇深部
  • 1篇深部流体
  • 1篇示踪
  • 1篇示踪研究
  • 1篇同位素
  • 1篇流体
  • 1篇矿化
  • 1篇矿化作用
  • 1篇化学循环
  • 1篇硅同位素
  • 1篇
  • 1篇成矿
  • 1篇成矿系统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田世红
  • 1篇万德芳
  • 1篇张作衡
  • 1篇王成玉
  • 1篇丁悌平
  • 1篇李晓峰
  • 1篇李永峰
  • 1篇王立华
  • 1篇胡书敏
  • 1篇周剑雄
  • 1篇孙立
  • 1篇张荣华
  • 1篇陈振宇
  • 1篇丁梯平
  • 1篇吴良欢
  • 1篇毛景文
  • 1篇水茂兴
  • 1篇王义天
  • 1篇赫英
  • 1篇马国瑞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植物中硅矿化作用的硅同位素示踪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项目首次对田地生长的水稻与竹子和室内栽培水稻中氧化硅的含量、形态、分布及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水稻中的氧化硅含量有由根到茎、叶、稻壳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米粒中含量急剧降低。竹子中的氧化硅含量也显由杆到枝、叶逐渐增高的趋势。在竹子和水稻的根部,氧化硅都集中在内皮层;而在其地上部分(竿、枝、叶、壳),氧化硅主要出现于外皮层。在单株水稻和竹子中都发现不同器官间存在显著的、系统的硅同位素分馏。水稻的δ30Si显示有由根到茎降低,而后向叶、壳和米逐渐增高的趋势。竹子的δ30Si也显由根到竿降低,而后向枝、叶增高的趋势。这种硅同位素变化可能是由植株内体液中的溶解硅在竿、枝、叶、壳相继沉淀出氧化硅时,产生瑞利过程的硅同位素分馏的结果。研究得出竹子和水稻中溶解硅与沉淀硅间的硅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0.9981和0.9996。研究发现水稻根和竹根从土壤溶液中吸取硅时,也存在硅同位素动力分馏。竹子与水稻吸收硅与土壤可溶硅之间的硅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0.9988和0.9989。研究得出:1)水稻与竹子由外界吸收的含硅化合物主要为正硅酸;2)被动吸收是其吸收硅的重要形式;3)蒸发作用是硅在这些植物中迁移和沉淀的主要机制。研究结果为理解植物中硅吸收、搬运和沉淀硅的方式与机制和探讨植物在硅、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丁悌平田世红孙立马国瑞周剑雄吴良欢万德芳水茂兴王成玉陈振宇高建飞
关键词:硅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
深部流体成矿系统
毛景文李晓峰张荣华王义天赫英张作衡凌洪飞李红艳胡华斌丁梯平姜耀辉李厚民李永峰张长青王立华胡书敏谢桂青田世红牛树银
该课题考虑到中国东部中生代很多矿床的形成是岩石圈大减薄的表壳响应,可能有地幔流体参与成矿或出现地幔流体的独立成矿系统,因此将工作重点放到东部地区。此次工作对于地幔流体研究主要针对后碰撞伸展期和岩石圈大减薄对应的成矿事件。...
关键词:
关键词:地幔流体成矿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