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江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1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和投饵率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在养殖条件下,通过70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投饵率对1龄大鲵(Andrias davidiaus)摄食与生长的影响。养殖密度实验设40、70、100、130、160尾/m2五个组,投饵率实验设1.00%、1.50%、2.00%、2.50%、3.00%五个组,实验结束以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饵料系数(FCR)为依据,综合评价养殖密度和投饵率对大鲵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龄大鲵适宜养殖密度为70尾/m2,该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60尾/m2组;1龄大鲵适宜投饵率为2.00%,该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00%组。
- 刘小召杨振江涂铁链杨开学吴凡胡乔木田海峰孟彦肖汉兵
- 关键词:ANDRIAS养殖密度投饵率饵料系数
- 大鲵幼鲵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在温度可人为控制在(19±1)℃的室内,于内壁光滑的面积为193 cm×167 cm的水泥池中,按照每个池内80尾的密度人工饲养幼体大鲵。测量大鲵试验始末体长体质量,通过生长指标,组织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对比分析,探究大鲵幼体的适宜投喂频率。结果表明:饥饿处理使大鲵摄食率增加,消化酶活性增强。投喂频率为饥饿6 d再连续投喂6 d,特定生长率和质量增加率出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投喂频率为饥饿2 d再连续投喂2 d,蛋白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投喂频率为饥饿6 d再连续投喂6 d、饥饿8 d再连续投喂8 d,存活率略低于其他组。若对存活率和组织营养成分要求比较高则饥饿2 d再连续投喂2 d为适宜投喂频率,如果对此没有严格要求则饥饿6 d再连续投喂6 d为大鲵幼体适宜投喂频率,采用该频率投喂可使存活率、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都能达到较高水平。
- 杨振江肖汉兵田海峰孟彦胡乔木王芳
- 关键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消化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