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联合临床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跳跃性转移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超声特征及临床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2例PTC患者的超声特征,根据有无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分为跳跃组与非跳跃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C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1 cm、肿瘤位于腺体上极及包膜侵犯是PTC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显示AUC为0.807。结论 患者年龄(≥55岁)、肿瘤大小(最大径≤1 cm)、肿瘤位置(位于上极)及包膜侵犯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跳跃性转移常为颈部多区受累(多为III、IV区)。因此当超声发现甲状腺可疑恶性病灶并伴有以上超声征象及临床特征时,应仔细扫查颈侧区淋巴结,尤其是III、IV区。
- 李栋郑琪唐丽玮孙芳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
- 推挤大粗隆对粗隆间骨折Gamma钉固定术后颈干角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粗隆间骨折第3代Gamma钉结合推挤大粗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颈干角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2月-20012年8月,采用第3代Gamma钉治疗1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试验组77例,在行扩髓、置入主钉时沿垂直骨折线方向对大粗隆采用推挤;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手术操作。依Tronzo-Evens分型,试验组/对照组各型病例数为:Ⅰ型13例/12例,Ⅱ型21例/20例,Ⅲ型23例/26例,Ⅳ型20例/18例。术后采取早期渐进式部分负重功能锻炼。随访观察并对术后早期(2-3 d),术后3、6、12个月时的颈干角进行测量对比,采用SPSS 13.0通过t检验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对照组与试验组间颈干角比较及同型间颈干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6、12个月时试验组总体颈干角间及同型间颈干角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第3代Gamma钉固定时,术中对大粗隆采用推挤,可以减少颈干角的丢失。
- 段强民李光磊常西海王宝鹏齐鹏李栋
- 关键词:颈干角髓内钉